李建新:21世纪以来各少数民族人口也出现少子老龄化特征

作者 | 李建新 秋丽雅  

2021年11月03日 15:01  

本文2805字,约4分钟

少数民族人口是中华民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人口素质日益提高,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步。全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状况对各民族进步、边疆稳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见表1),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为1.25亿人,汉族12.86亿人,分别占总人口8.89%和91.11%。从变化看,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加速增长,从1964年起超过了汉族人口增长速度;从占总人口比例看,1964年起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不断增加,从1953年的6.1%增至1990年的8%;20世纪90年代起,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占比持续增长;最近1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回升,与汉族年均增长率的差异进一步拉大。

表1 中国历年普查民族人口占比、年均增长率变化(万人,%)

数据来源: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2020年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人口数量基本超过600万,共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7.4%,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主体。从变化看(见图1),1950-1964年九个民族人口稳定增长,但增速不同,如年均增长率最高的蒙古族可达2.8%,藏族则为负增长(-0.87%);1964—1990年是九个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年均增长率基本在2%~4%;从90年代开始,九个民族人口增速普遍降低,21世纪的前10年,除了维、藏、彝外,其他民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都低于1%;2010-2020年间,除了回、维、藏外,其他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均有所回升,满族人口从2000-2010年的负增长(-0.28%)恢复为了最近10年的正增长(0.03%)。主要少数民族中有一些特殊变化,如20世纪50年代至今,壮族人口最先达到千万,也最早开始严格的计划生育,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起,壮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和占比变化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1982-1990年满族人口和1964-1990年土家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9%,这种剧烈的变化与1981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处理原则的通知》密切相关,土家族人口大幅增长的时间更早可能与当地多次大规模民族成份恢复工作有关。

图1 1953-2020年全国及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历次人口普查资料、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1957年土家族被识别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所以1953年普查无该民族人口数据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最大特征是少子老龄化,少数民族人口也不例外。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7%,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低于30%,进入老年型年龄结构,较汉族人口晚了10年,老龄化的程度也较低。其中,2010年壮族、土家族、回族、苗族人口年龄结构已为老年型,彝族、藏族、维吾尔族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满族和蒙古族老年人口占比虽尚未达7%,但是二者少儿人口占比远低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仅为16.9%和19.66%,未来少子老龄化的趋势较其他7个民族更为严峻。

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质是人口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与汉族仍存在一定距离,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见图2)。少数民族内部存在差异,蒙古族、满族、回族等人口素质远超少数民族平均水平,如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比例和15-64岁妇女存活子女总数占活产子女总数的百分比均远高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蒙古族在两个指标上甚至高于汉族水平,壮族和土家族相对居中,维吾尔族、藏族、彝族、苗族低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

2 1990-2010年全国、汉族、少数民族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比例

和15-64岁妇女存活子女总数占活产子女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虽然七普数据尚未发布详细的民族人口数据,但可使用民族地区的普查数据和年鉴数据展示最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变化。以民族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新疆和西藏为例。西藏和新疆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从2010年的10.95%、23.35%升至2020年的20.12%和32.01%,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分别由2010年的0.55万人、1.10万人升至2020年的1.06万人和1.65万人;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高,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快速下降分别从2008年的254.6/10万、27.1‰降至2020年48/10万和7.6‰,新疆从2010年的43.41/10万、26.58‰降至2020年17.89/10万、6.75‰。这些指标创下了建国以来最好记录,也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改善促进了1953-201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年均增长率伴随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而变化,呈现低-高-低的阶段性变化趋势,21世纪以来陆续完成人口转变的各少数民族出现了少子老龄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如以行业人口分布为指标,少数民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与人口素质的差异一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还离不开民族政策的支持。以新疆为例,2010年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至今,19个援疆省市投入援疆资金1200亿元、产业合作项目超过1.2万个,干部人才援疆达1.5万人,投入资金80%以上进入基层和民生领域,帮助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极大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减少了和少数民族人口平均水平的差距。

在新时期,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将有助于少数民族人口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1. 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2. 数据来源:西藏、新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2021、《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 2021;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内容,https://difang.gmw.cn/2021-09/28/content_35197567.htm;http://www.cnr.cn/2008zt/fnsd/sncj/200810/t20081021_505129647.html

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7/20/c_1127673836.htm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