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屠新泉: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下的中国对策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1年12月18日 20:21  

本文2706字,约4分钟

12月18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今年是中国加入WTO 20周年,如今WTO的正常运转面临一定挑战。对中国而言,中国加入WTO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国参照国际规则性自上而下系统性地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构建。

“对中国来讲,加入国际协定引入外部压力,仍然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屠新泉解释,这可以简化国内的博弈过程,让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一些制度规则能够更快地落实到中国的经济体系当中。

他建议,中国应该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推进加入CPTPP的谈判,目前一部分成员表示支持,一部分成员表示疑虑甚至有一点抗拒;另一方面,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CPTPP上面,这个谈判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我们还要积极开拓一些其他的路径。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屠新泉:非常高兴参加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我就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角度谈一下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对策。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 20周年,现在WTO面临非常大的危机,实际上从2017年以来,WTO的正常运转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贸易政策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甚至是逆转。

实际上,在2017年之前,WTO虽然谈判的效率比较低,也受到了一些阻碍,但总体来说运转还是处于正常状态。虽然没有全面性的成果,但有一些局部成果,比如说贸易协定,还有农产品出口补贴等等。

但2017年之后美国政策发生了变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占据了美国贸易的主流。同时美国采取了破坏性政策,另外组织了WTO的法官任命,还有破坏WTO执法机制的进行,对全球贸易规则来讲是重大的破坏。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个人理解主要还是国际竞争,中国的快速崛起极大地动摇了美国产业技术的优势。

这个过程实际上跟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竞争非常类似。日本崛起跟中国崛起还是很多相似性跟可比性,也有很多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日本,包括我们的GDP跟人口超过了日本,带来的冲击更加大。另一个方面在于,日本相对来讲更加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和控制。

第二点,从中国加入WTO 20年来看,我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一方面是我们积极地履行入世承诺,我们认真履行了这些规则。

另一个方面,我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遇,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WTO中能够取得像中国这样发展成绩的国家很少见,中国付出巨大努力抓住了这个机遇。

第三点,我认为中国加入WTO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国参照国际规则性自上而下系统性地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构建。对中国来讲,加入国际协定引入外部压力,仍然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主要优势在于可以简化国内的博弈过程,让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一些制度规则能够更快地落实到中国的经济体系当中。

目前来看,WTO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尤其谈判角度进展比较困难。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提出申请加入CPTPP是非常好的战略,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尤其是美国现在对于中国崛起的这种疑虑甚至恐惧,已经有一点歇斯底里的感觉。而且一部分美国盟友也是跟着美国走,形成对中国的合围,跟20年前中国入世的外部环境比有很大变化。    

我们应该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推进加入CPTPP的谈判,目前一部分成员表示支持,一部分成员表示疑虑甚至有一点抗拒;另一方面,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CPTPP上面,这个谈判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我们还要积极开拓一些其他的路径。

还是要积极利用WTO这个平台,应该说WTO的决策机制,包括一些基本原则,对中国来说比较有利。包括最近刚刚完成了一个服务国内归置的谈判,中国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我们也在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包括投资便利化、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谈判。

同时,中国应该更大胆的推进投资议题谈判,包括投资自由化的谈判。投资便利化已经取得重要进展,112个成员参加了谈判,而且刚刚发表了声明,应该争取明年年底前结束谈判。我想中国应该可以联合一部分成员,更加大胆地推进投资的自由化,实际上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基础。

中国已经完成了跟欧盟投资协定谈判,这两年中国都处在全球领先地位,实际上对中国来讲,推动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非常符合中国利益。

第二,可以考虑RCEP生效之后,应该是明年1月1号生效,积极推动它的升级。因为RCEP还是有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这个升级不一定要全体成员完全同步。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国际规则制定都是采取了一种先易后难的方式,找到了一些更加容易突破的点,找到一些更加有共同想法的一些成员,一起来推进一些局部领域的自由化,或者说一体化的进步。

实际上RCEP跟CPTPP一样,都是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路径之一。如果说在CPTPP框架下面不能取得迅速进展,我们可以考虑在RCEP框架下面,参照CPTPP规则通过一部分成员之间的一体化。

第三,可以考虑探索一些更加关注发展导向的、发展友好型的、更加平衡的国际规则体系,尤其是基础设施还有投资运营,外资的开放和保护等等这些方面,其实还是有很多共同利益可以寻找。

不寻求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大范围的规模,这种方式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效提高一体化程度,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中国的经验怎么样传递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还是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基于自贸试验区、自贸港更大的空间,我们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这种模式仍然有它的价值,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双向推进,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进步。    

张燕冬事实上,您给我们描绘的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框架。因为WTO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个框架对于中国相对有利。CPTPP虽然我们表达了加入的意愿,但遇到的阻力相对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之下,单边的贸易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无论是中欧贸易协定,还是中美谈判,还有国内进行的自贸区框架。现在路径上面大可操作的、能够兑现的东西并不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屠新泉:的确是这样。自贸试验区在全国各地铺开的点很多,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是往往自贸试验区的规模有点小,另一方面是我刚才讲到的自贸试验区获得的授权范围比较小。

尝试政策突破往往需要中央相关部门批准,这个博弈沟通过程非常复杂。虽然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但其实相当多的做法是结合一些地方特色,所以这个制度探索和创新发挥的作用,跟大家预期相比有一点落差。我想在自贸试验区的顶层设计上,确实还需要再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