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让公益成为“最长久事业”

作者 | 金煜/文 潘西/编辑  

2021年12月31日 11:21  

本文3595字,约5分钟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如何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2018年末,龙之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中国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龙塘村青年文远胜看好村里的发展前景决定留下来。三年已过,文远胜的身份从城市打工族变成为村里合作社资金互助部及农业产业部负责人。在融创的帮扶下,不仅龙塘村整村脱贫出列,而且还建立起自有民宿品牌,并以旅游产业带动了茶叶、葡萄、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全村实现增收超800万元,年旅游体验接待超万人。

融创从2018年开始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按照“做一个,成一个”的目标,结合自身业务及资源优势,以文旅切入,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人居改造建立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参与贵州省龙塘村、重庆市中益乡等13省37个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业内人士看来,依托自身丰富的大型文旅项目操盘经验, 融创因地制宜促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人才、文化等多方面扶持带动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探索“新三产”跨界融合发展模式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领导人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发展方法和路径。

2020年10月,融创对贵州省龙塘村重点帮扶项目之一的“龙塘山房”正式营业。经过2021年的运营扶持,这座沿崖壁山体而建具有无边泳池、会议厅、观景台等多功能的民宿,已成为龙塘村自有民宿品牌。包括“龙塘山房”在内,融创带动当地村民开办了9家民宿4家餐厅,辅以运营补贴、民宿运营技能培训、旅游业态配套等多方面扶持,今年以来全村年旅游体验接待超万人。

据了解,旅游产业仅仅是融创推动产业振兴的切入点。两年前,融创捐赠2400万元,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启动了“结对帮扶贵州龙塘精准脱贫”项目。通过专项小组长期驻扎和深度调研,融创选择了以旅游产业带动发展茶叶、葡萄、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并借助农业融合发展捉鱼、采茶以及蜡染、苗绣等特色旅游体验项目,逐步形成“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现如今,龙塘村已实现脱贫,全村增收超800万元。“家门口有了事业,解决了就业,也解了乡愁。”在外打工7年的文远胜回到龙塘村。“相比之前靠天吃饭的日子,现在大家的收入来源更多了,旅游、餐饮、民宿、体验、采茶活动、茶园认领、合作社年终分红等,都是收入新来源。”他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龙塘村并不是个案,脱贫也不是融创乡村振兴的终点。融创在帮扶重庆市中益乡的过程中,不仅遵从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走出了差异化的农旅产业融合之路,还投入1.35亿元,联合清华大学,建设了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蜂谷、伴乡原宿四个项目,并在竣工后正式捐赠给乡政府。融创方面表示,未来将通过产业合作项目引进、农特文创产品销售支持和业主旅游客群导入等方式继续助力中益乡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以人才支撑乡村振兴 产学研一体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12月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此前,扶贫难的主要原因,是自我造血的产业发展机制及人才培育机制缺乏,返贫现象极易发生,这也是此前诸多县域所面对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产业融合扶贫新模式后,本地人才是否愿意留下来,外地人才是否愿意进入,成为乡村振兴路上需要一并解决的难题。

曾走出乡村的大学生潘云在毕业之际,面对同学们陆续接到沿海大城市的offer时内心蠢蠢欲动,但认真思考后仍然加入了振兴龙塘的队列中,选择回乡就业。“感谢融创深度参与家乡的扶贫,帮助村里完成旅游产业、农产品外销链条、教育资源的搭建,让家家户户有有活可做。有收入就有对未来的憧憬,年轻人回来的也多了,村子也有了不同往昔的活力。”潘云说道。

回村后,潘云以返乡大学生的身份加入了龙塘经济合作社,主要负责外销产品的设计包装。包装设计仅是融创帮扶项目组开展培训的内容之一,此外还涉及农业相关的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文旅业相关的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最终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和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目前,融创已帮扶龙塘村累计开展10余项、600余人次的技能培训,培养出一支5人规模的合作社管理团队,并已吸引包括潘云在内的4名大学生回乡就业。目前,龙塘已在农业、旅游、非遗传承等方面初步建立起人才体系,内生动力被激活。

此外,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而党建引领需要组织振兴。融创投入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在中益乡创办了初心学院,并联合清华大学创新党建共建模式,以“初心学院”为阵地,打造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帮助提升乡镇内部党组织发展带动能力,同时面向社会、企业力量一起探索党建创新,为发展赋能

为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除联合清华大学创新党建共建模式、共享清华教育培训课程外,融创还联合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其他高校投入数百万甚至上亿资金建立教育发展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奖助学金等工作,以期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重庆市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认可了融创联合大学在长效帮扶中益乡的作用:“他们为中益乡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撑。”

文化激活乡村振兴 以公益关注长期价值

根据在“十四五”时期相关政策,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系工程,除了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还包括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之中,文化振兴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方法,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之一。

然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抽象性,建设难度更大,任务更为艰巨。苗绣和蜡染,是龙塘过去世代相传的手艺,但随着乡村的空心化,一些绣法有了失传风险。在融创专项小组支持下,龙塘村的妇女们成立了“非遗工坊”绣娘团队,并通过改建老建筑拥有了自己的手工坊。

除加工订单、接待游客体验手工艺外,该团队还将蜡染、苗歌苗舞等苗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纳入进来,让苗寨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凭借绣娘们的手艺和增收成绩,龙塘非遗工坊被评选为县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除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外,乡村文明建设也是融创在文化振兴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融创专项小组组织建成了龙塘村村史博物馆,保留展示传统服饰、手工艺文化、芦笙与铜鼓等“老物件”,以及当地世代耕作和生活的生活方式。同时,还组织修缮文化舞台,动员村民参与编撰5万多字的《龙塘村志》。

据融创方面介绍,自2018年投身乡村振兴领域建设,集团已累计投入2.9亿余元,深度参与了贵州省龙塘村、重庆市中益乡、云南省广南县等13省37个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包括乡村振兴在内,公司在教育扶智、古建保护、灾害救助、环境保护、弱势群体关爱等各领域,累计捐赠款物4510.16万元,获得民政部“中华慈善奖”中国益公司“绿色发展杰出企业奖”等多项奖项。

一直以来,融创重视公益的价值与力量,信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内生动力。2019年为更体系化地开展公益行动,融创成立了“义工联盟平台”,同年启动了“全员公益计划”等,号召业主、员工及社会公众参与到公益中。今年10月,“融创义工联盟”线上小程序更新上线,依托义工联盟小程序平台,融创整合公益项目及资源,让爱心送达最需要的乡村和个人。

在聚焦乡村振兴、教育扶智与古建保护三大领域,融创中国均有切实落地的项目成果,同时也推出线上公益平台,不断创新融创的公益模式、开展公益行动。公益事业已经是融创事业的一部分,也逐渐被纳入企业文化,把公益作为企业的重要使命,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项“最长久的事业”,未来融创将持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