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免费开放无障碍输入技术 公益智能化场景落地提速

2022年01月14日 17:15  

本文1863字,约3分钟

过去几年,AI技术迅猛发展,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学习娱乐,都有AI落地的身影,然而除了这些基本需求外,AI也在加速推动公益智能化落地的步伐。1月13日,腾讯对外宣布,将搭建的无障碍输入开放平台向全行业免费开放,其中包括视障输入、肢障输入、长辈输入、OCR读图、AI手语翻译等技术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快投入资源发展AI的场景,AI产业的发展已经从“All in AI”转变成了“AI in All”。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AI技术飞速发展之下,关注点更多是和产业相结合,并没有太多地落在公益的场景上。

在AI技术外溢之下,科技巨头们都在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对于运动功能高度受损的残疾人及渐冻人群,腾讯旗下搜狗输入法研发推出“眼动输入”,配合眼动仪等硬件设备,残障用户就可通过移动眼睛操作电脑。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残疾人是在隐秘的角落中生活,以困难模式展开的。今年39岁的张家骅,在23岁那年,遭遇了一场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原本丰富的生活变得单调,就连使用电脑都需要指导自己年迈的父母代替自己去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的合作总是效率很低,难度很高。

目前,高位截瘫的张家骅通过搜狗的“眼动输入法”,不仅可以自己打字聊天,甚至还可以每天打数小时的游戏,“以前脾气很差,动不动就绝食,现在能自如接触到网络,每天都有事做。科技产品对正常人来说可能只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工具,但对我们的生活却是颠覆性的改变。”

在中国,与张家骅情况相似的运动障碍者,超过2500万人。另外,中国还有2.64亿老年人口。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他们很容易成为局外人。

腾讯公司副总裁郄小虎表示,希望以开放无障碍输入技术、调研相关群体需求为支点,助力更多有障群体平等发声、打开数字世界之门。未来,腾讯将成为连接更多无障碍输入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平台,这也是腾讯科技向善愿景的重要实践。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曾指出,AI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业、金融等产业场景,为产业客户带来价值,还可以在适老、听障等社会责任领域进行应用,助力无障碍社会建设,实现人工智能价值的最大化——服务于人。

在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看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已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消除残疾人、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成为时代命题和社会共识。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开放凝聚社会力量,以务实行动致力于特殊群体的便捷输入,是一次高质量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探索。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至今,其灵魂依然没有改变,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创新。那么,公益在技术的推动下,脚步走得更快更广的同时,如何加速公益智能化场景的落地?又面临哪些挑战?

腾讯输入法部总经理鲁剑表示,“在无障碍输入法研发过程中,会邀请残障人士进行参与,每个功能都是先找到一个需求。但是,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去研发更具有前瞻性,甚至覆盖更大群体的产品功能的时候,就需要找到更多的需求。”

鲁剑进一步称,因此,一方面研发团队与深圳无障碍研究会紧密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与残疾协会这种长期的连接帮助输入法收集到长期的需求。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体验和建设当中。

不过,在鲁剑看来,技术公益同样需要有市场、能落地、有回报才能生态繁荣。在研发的过程中,面临着研发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产品难触达有障碍的人士,导致需求量和使用者少等难题。

吕世明认为,技术公益单靠情怀,没有智能,智慧来支撑,恐怕效率还要慢,但是一味的靠市场、靠资本,没有情怀也会走偏。技术公益要想走长期主义,开始可以为某一个特需的小众群体做设计,做策划,但是最终还是想要回归主流。比如,无障碍输入的产品功能不仅是视障、听障、无臂甚至是其他有障群体都能够使用,一旦有这种特殊需求,产品的覆盖面会更广,辐射力更强,应用度更广泛。这样就考虑在标配的时候,也有特殊的配置,而特殊的配置恰恰又是标配,甚至达到高标配的时候,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业内看来,科技向善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能力,是所有科技类企业和组织都可以思考和实践的,不应该只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更应该是通过技术,助力相关的社会机构,链接更多有志于公益事业的参与者,更大范围的辐射大众。只有释放每一个个体的生产力,才能发挥技术公益的真正价值。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