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首席战略官王翔:布局新兴市场 未来五年营收占比将从10%增至30%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王婧雅 编辑 | 舒志娟  

2022年02月11日 21:29  

本文3137字,约4分钟

当通讯行业传统业务稳定后,布局新兴市场成为企业第二业绩增长动力的关键。近日,中兴通讯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至72亿元,同比增长52.6%至69.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00%至30到35亿元。

2月10日,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翔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设定三年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确定了以IT、数字能源、终端业务为主的第二曲线,计划未来5年第二曲线的营收占比将从目前的10%增长到30%以上。

那么,面对IT领域跨组织协同挑战、细分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种种难题,中兴通讯能否顺利实现第二曲线增长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布局数字经济  发力IT、能源等新兴领域

记者:中兴通讯为何选择布局IT、能源及终端领域?

王翔:IT、能源、终端都不是全新业务,每个业务均经历了2至4年储备期,且核心技术逻辑相同。未来IT与CT间界限将不再明显,IT业务作为原有CT业务的延伸是中兴必选之路。在能源方面,基础材料革新及能源数字化是提高能源生产、使用效率的关键,将与ICT业务产生关联。在终端方面,随着端对体积和算力的要求提高,核心技术成为发展关键,与中兴基础能力相匹配,且中兴在几个重大城市尝试渠道投入后发现,渠道或可实现逐步扩张。

记者:第二曲线中三个领域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王翔:中兴将第二曲线中三个领域分为固本和拓新两部分。IT领域内新东西较少,能源中的新旧比例约为1:1,终端则是拓新的重点。对于第二曲线增长速度要求为40%以上,收入占比从目前百分之十几提高到30%以上。

目前,IT、能源及终端业务量占比规模不大。在三个领域中,IT规模占比较大,过去两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终端复合增长率集中在宽带和智慧家庭领域,剔除传统部分后,每年复合增长率期望在50%以上;能源基础大致为30亿元左右,未来定位在40%至50%持续发展。

记者:为何选择能源作为第二曲线业务?

王翔:随着国家“双碳”计划的实施,能源领域整体成为了发展相对长期的行业。以往,中兴能源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IDC机房等运营商领域,重点环节聚焦于“配”和“用”,但优化能源整体产业链实际包含了发、变、输、配、用五个环节。目前,中兴的核心能力仍是数字化,如将其与数字化能力较弱的能源本身相结合,将能产生巨大价值。

记者:中兴将投入哪些资源用于新兴业务?侧重哪个领域?

王翔:中兴对于新兴业务的投入,至少按照传统部分翻倍强度。由于CT业务进入成熟期,对研发需求逐步降低,这部分比例将全部用于新业务拓展。在人员投入方面,近年来,约有6000名新员工进入中兴。目前IT领域见效最快,且在未来几年内增长确定性强,它将成为重点支撑领域。

IT领域技术成熟 深度应用场景有待拓深

记者:IT业务的确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翔:除市场空间大、发展速度快,IT领域正在出现两个拐点。首先,产业链结构和全球竞争形势在重塑,其次,随着IT应用在行业中的深入,创造了多个细分市场,这种细分市场需要软件、硬件以及底层芯片的融合。

例如边缘计算是新的细分市场,AI则是在计算一体的要求下产生的新技术变革,还有其他需要结合通讯、距离、信息、存储的不同组合。如果仅依靠传统CPU实现互联网需求业务效率较低,因此催生了新的芯片,此类芯片与传统结合,将在新的应用场景中带来IT增长,而这类增长是相对具有确定性的增长。

记者:作为IT领域内核心业务之一,汽车电子产品线的相关产品案例鲜少出现在汽车市场中,目前该产品线进展如何?

王翔:中兴携手车企解决行业“缺芯少软”的问题。2015年时至今,中兴先后涉足了无线充电、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目前中兴通讯车用操作系统已经通过ASIL-D级汽车功能安全产品认证,具备上车资格并正在配合车厂在进行导入。

汽车电子产品导入周期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至3年。此前,中兴的重点为车厂验证、上车测试等。从今年到明年将是中兴开始上量的起点。一到两年内,中兴对于车的收入规模并没有提出很高要求,主要聚焦于扩大合作覆盖范围,与更多的车厂建立合作并进入应用测试的环节。再通过两年左右时间,随着合作车企的逐步规模使用,继而产生规模性收入。目前,中兴已与一汽、上汽、广汽、长安等车企合作,奇瑞今年即将实现量产。

记者:为何将矿山和冶金作为IT应用突破口?

王翔:随着5G的到来,行业数字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在5G发展初期,中兴对160余个行业应用场景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5G与ICT结合可在行业中得到有效的验证。同时发现,往往整个产业链中已具备各种碎片化技术,但由于组织隔离,难以组成完整产业链。中兴通讯目前采用“特战队”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特定场景中的需求,以及通过对原有产品的优化、组合、再设计,以实现在该场景内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首先,不管是矿山还是冶金行业,并非需要完全创新的产品技术去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明确的应用场景将原有技术产品组合。其次,当一个行业采用新技术时,会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例如设备折旧、分摊成本、安全性等。从应用结果来看,矿山与冶金行业融合ICT技术方案后为用户带来的价值最为明显,并且这种价值已经在此前5G行业应用的市场尝试中已得到了确定性的验证。

记者:未来场景是否会扩增?

王翔:对于中兴而言,当一个场景明确后,便会再成立一个“特战队”组织形式。在用户尚未完全确定时,则采用现行的行业产品线,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及价值的有效性,以确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

从运营商向终端渠道转型  稳健策略扩张冲击头部品牌

记者:在第二曲线中,终端业务是否有明确的发展定位?

王翔:中兴通讯在终端领域已经经营多年。目前在泛消费者领域主要聚焦个人消费者及家庭消费者两类市场人群。在个人消费者人群方面,包括手机、宽带连接两类产品,而在家庭领域,包括接入终端和家庭智能设备两类。过去两年,终端业务处于恢复和调整状态的阶段。目前的调整和准备基本就绪,预测未来将出现较快发展。

记者:手机终端品类进展如何?将进行哪些渠道部署?

王翔:由于未赶上早期市场结构变化,近两年,正在从运营商向消费者终端渠道转型,同时,由单一海外市场向内外结合市场调整。在渠道上,已开始逐步部署国内一线城市,还有一部分线上品牌和渠道。终端作为中兴通讯的长期战略性选择,未来一定会稳定持续地投入。

2021年中兴终端出货量超1亿部。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60%,其中国同比增长150%,海外同比增长50%,达到了在消费领域初始布局。我们采取相对稳健策略,不建议使用相对盲目扩张的手段,希望以点带面,再到片逐步扩张。目前来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两年时间在国内取得一定地位并在海外实现一定增长。第二阶段,将向成为头部品牌厂家发起冲击。

记者:家庭终端的渗透方向是什么?

王翔:尽管家庭终端更换周期相对较长,但产品迭代速度也较快。中兴将家庭终端分为网、算、智能控制三部分。具体来看,在网的部分,随着技术革新,原有网络将发生较大调整,例如当网速达到千兆后,原有家庭网络部署将面临新一轮升级。而在算的领域,以往主要以机顶盒形式进入,过去一年机顶盒增速也十分明显,未来在芯、端融合,甚至主导芯片设计后,机顶盒业务也将得到较为明确的发展。

在智能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智能连接、智能视频和智能安防等几大类产品。中兴通讯在已有包括手机、周边、智能设备等端的广泛布局,后续,中兴也将以这些用户为切入点,一体化管理家庭内部流量、应用和云的结合,以满足整个智慧家庭中端、算、控需求及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