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矢:后冬奥时代,崇礼如何端稳“雪饭碗”

作者 | 《财经》记者 朱弢 编辑 | 鲁伟  

2022年03月10日 07:41  

本文3283字,约5分钟

冬奥会必然会给崇礼带来进一步发展的红利。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需要承接20年来成功发展的经验,继续制定理性的、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这对崇礼的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冬奥会已经圆满闭幕,再有不到一周时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

再过一个多月,滑雪季也要结束了。在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的紧张和激动之后,崇礼终将回归日常。

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这座冰雪小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方推动,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转型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旅游城市,并借助冬奥会的举办,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

后冬奥时期,崇礼面临什么样的新机遇和挑战?“雪饭碗”如何能端得稳?它的经验是否能被更多地方所复制?作为崇礼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向《财经》记者表达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财经》:冬奥会将给崇礼带来哪些“红利”?

李铁:这届冬奥会对中国的雪上运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会大大增加参与雪上运动的人口,而且将会使得雪上运动从北向南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人口越多,对崇礼的利好就越大。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自然和区位条件上来说,中国任何一个开展冬季雪上项目的城市都是无法与崇礼比拟的。例如交通的通达性已经达到了北京一个小时的辐射圈。一个县级区域内拥有两座高铁站更是全国地级以下城市绝无仅有。崇礼已经铺设了供水线路,确保7个雪场在冬季有稳定的造雪能力,更不要说围绕着冬奥建设的酒店和特色旅游小镇等等。

如今,崇礼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向国际著名的冬季旅游胜地,甚至是四季旅游胜地的转变。可以预期的是,崇礼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将会在冬奥后实现从百万级到数百万级的转变。

《财经》:未来崇礼该如何端稳“雪饭碗”?

李铁:目前,冬奥会已经成功举办,冬残奥会正在进行中,很快也将落幕。对于崇礼来说,如何实现后冬奥的红利,虽然已经具备,但也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如何通过战略规划,把已经投入的巨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防止出现其他冬奥承办地曾出现的后冬奥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其次是如何让近些年参与崇礼滑雪产业以及其他各类服务业的投资者,以及就业人员,在已经承受了连续三年的疫情管控之后,能够借冬奥会的东风,获得更好的回报。要想实现这点,不能仅仅靠政府的有限补贴,更是要借助市场的作用,采取更为灵活和宽松的方式,及早恢复正常的经济发展和运行状态;再次是距离雪季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应采取继续强化冬奥闭环内管控的同时,放开闭环外城区和雪场的人员进入限制,让各类企业有机会恢复经营,减少损失;再有就是充分利用崇礼冬季旅游的热点,抓紧制定规划,推进夏秋两季的旅游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滑雪场和冬奥场地周边已经建成了一些特色小镇,各类企业各显身手,为来自于京津和其他各大城市的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供给的选择模式,逐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旅游兴趣人们的需求。

我曾经和一些房地产专家就崇礼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过讨论。在很多人当年不看好崇礼发展时,我就提出过,随着各类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交通空间格局的变化,崇礼纳入了北京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和旅游消费圈,这里的旅游房地产一定会升值。因为对于国际上任何一个具备长期重复性深度休闲度假旅游条件的城市来说,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高水平发展后,房地产肯定会升值。在当年北京借助奥运会、上海借助世博会,杭州借助G20峰会等,完善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会带来地产的升值。国际著名的滑雪旅游胜地核心区域,房价达到了首都和超大中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水平,这也是普遍的规律。

对于崇礼的滑雪企业来说,多年以来投入大于回报,主要原因是消费人口的流量尚没有达到预期。而通过旅游地产投入形成的收益可以有效地缓解雪场投资的压力,平衡雪场资金的周转。虽然崇礼一些企业围绕滑雪场已经开始建设特色小镇,但是为了保障冬奥项目,一些项目还未按照预期开工。

可以预想的是,后冬奥时期,随着崇礼的旅游消费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随着冬季旅游向四季旅游扩展,崇礼的旅游地产利用率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纵观全国,能够满足四季旅游需求,而且毗邻超大城市的深度参与式的旅游休闲度假地极其稀缺。而崇礼以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模式,在满足了四季旅游需求的同时,旅游地产的充分利用也会吸引投资者进入。

《财经》:发展房地产会重蹈此前的城市发展路径依赖吗?

李铁:我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的同时,要重视流量而不是地产的永久出让。原因很简单,拿崇礼来说,能够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如果大规模的开发地产,复制许多中心城市发展的模式,很有可能会导致稀缺资源闲置。目前看,滑雪场和各类旅游投资的成本高达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必须要借助旅游地产才能形成平衡的投资回报,减缓或平复投资滑雪企业的债务压力。

但也要认识到,对于崇礼未来的发展而言,大规模的地产开发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就是地产需要短平快的回报才能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如果过度追求发展房地产,可能会使得房地产挤占当地资源最好的区域,从而出现在资源利用上的排他性行为。崇礼地处山区,资源本来就极为稀缺,因此在促进旅游地产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承接更多的旅游流量所需要的服务供给空间,用来容纳酒店以及其他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的供给设施。

总结一下,在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应从两方面考虑旅游地产的发展:一是解决滑雪场投资的债务平衡问题;二是更好地把旅游地产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而防止出现资源的闲置。目标则是为更多的旅游人口服务,通过增加流量而带来更多的消费,以支撑公共服务能力和滑雪场长期的经营能力。从这些出发点考虑,张家口和崇礼区以及投资者,要考虑如何利用后冬奥优势,合理规划以达到未来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之间的平衡,确保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财经》:崇礼的发展模式是否可复制?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李铁:崇礼的经验其实也符合中国的城市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但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而不是照猫画虎。

靠近全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城市北京,这是崇礼的优势所在。冬奥会也是以北京和张家口合办的名义举办,也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是其他已经具有滑雪产业发展基础的城市,并不一定拥有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旅游消费人口。对每个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其他城市和区域不具备的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发展路径并获得成功。即使在崇礼附近,也有类似自然条件县市,虽然曾错过了发展机遇,但不等于未来发展旅游业没有了机会,重要的是需要寻找差别的互补性产业。而不是追求同构化的竞争。在崇礼现有7家雪场,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到这里来投资雪场,最后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下,可能会导致大多数投资归于失败。其实,在崇礼附近投资雪场的就有失败的案例。

当然,崇礼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准了发展路径,在符合旅游发展规律和具备各种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坚持。崇礼当地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长达20多年,而企业的坚持也是同步的。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就已经进入了旅游消费增长期。从中低收入水平时期的观光消费到深度参与的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消费,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和转型,都是来自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资者的眼光。

三是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要提供适合不同类型人口的消费服务,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投资失败。政府不能为了短期的GDP指标要求而忽视了投资的差别化和互补性,才能形成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是政策要多为企业和就业考虑。崇礼的发展吸引了诸多不同规模的投资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因此需要政府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去安排各种支持政策,崇礼曾经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一点。如果政府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为企业和就业者担当,一旦企业的投资失败,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公共服务,对经济的发展,对城乡居民的福祉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承接20多年来成功发展的经验,在后冬奥时期,继续制定理性的,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这对崇礼的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