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周报|“造星工厂”乐华娱乐冲刺港交所,东海证券正式进入辅导期

《财经》新媒体 刘芬 | 整理  

2022年03月14日 10:40  

本文3238字,约5分钟

上周(2022年3月7日~3月11日),最新上会的8家企业中,科创板有5家,创业板1家,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各1家。其中7家通过,联合精密被暂缓表决。本周(2022年3月14日~3月18日),14家企业将上会。

上周顺利过会的7家企业分别是:用友汽车、晶华微电子、德科立光、联特科技、晶合集成电路、优迅科技、联翔智能家居。本周将上会的14家企业分别为:恒烁半导体、德邦科技、麦澜德医疗、海光信息、青松医药、北农大科技、永泰运、协昌电子、森鹰窗业、弘业期货、菲沃泰纳米、聚和新材料、逸豪新材料、聚胶新材料。

根据发行安排,上周共有14只新股申购,其中深交所主板1只、科创板6只、创业板6只;此外,北交所也有1只新股申购。

新股上市方面,上周共有7只新股上市,其中创业板新股C中汽(301215.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200.00%,开盘溢价193.42%; C华是(301218.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80.23%,C恒威(301222.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74.16%,科创板新股N赛伦(688163.SH)上市首日收盘上涨67.42%,万控智造(603070.SH)上市首日收盘上涨43.95%,华秦科技(688281.SH) 上市首日收盘上涨37.20%,N青木(301110.SZ)首日收盘涨25.20%。

以下是上周关注度较高的几家IPO企业:

“造星工厂”乐华娱乐冲刺港股IPO

3月8日,乐华娱乐集团(简称“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其前身乐华有限公司曾于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后在2018年3月通过自愿申请退市的方式从新三板退市。

招股书显示,乐华娱乐目前主打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泛娱乐业务三大业务板块。截至目前,乐华娱乐旗下有58名签约艺人,包括韩庚、王一博、范丞丞等,以及80名参加乐华娱乐训练生计划的训练生。

2019年至2021年,乐华娱乐的收入分别为6.3亿元、9.2亿元和1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其中艺人管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4%、87.7%和91%。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2.92亿元和3.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7.6%。

根据披露信息可以看到,王一博、孟美岐、范丞丞等多位艺人的合同将于2024年底前到期。乐华娱乐在招股书中称通常与签约艺人签订独家艺人管理合同,合同期由5年至15年不等,通常包含自动续期的条款;与训练生签订独家训练生合同,一般为期三年;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所有与签约艺人签订的艺人管理合同依然有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乐华娱乐进行了两次分红,共计约6亿元。

蔚来在港股“二次上市”

3月10日,蔚来在香港交易所完成“介绍方式上市”,正式开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9866”。首日开盘价报每股160港元,港股市值为2670.41亿港元。

据悉,这种上市方式是拿出一部分蔚来原来的股份放到港股上交易,不发行股份进行融资,所以比IPO需时短,相对简便一些。同时可以把企业融资和证券上市在时间上分开,给企业更大的灵活性,股东权益也不会被稀释。

目前,蔚来还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但现金流较充足。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蔚来的现金流达到470亿元。2021年11月,蔚来还完成20亿美元美股ATM增发。蔚来回应称采用介绍上市的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备选的交易地点,缓释地缘政治风险,扩大投资者群体且不稀释现有股东的利益。

“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过会

3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合集成”)在科创板过会,拟募资120亿元。

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代工企业,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行业先进的工艺,为客户提供多种制程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服务。合肥建投合计控制晶合集成52.99%的股份,合肥市国资委持有合肥建投100%的股权,系晶合集成的实际控制人。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各期营收分别为2.18亿元、5.34亿元、15.12亿元和16.04亿元。同期,晶合集成的净利润分别为-11.91亿元、-12.42亿元、-12.57亿元和1.22亿元;各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6.55%、-100.66%、-8.57%和28.87%。据悉,随着晶合集成产能释放及销售规模增长,单位产品成本有所下降,其净利润和毛利率在2021年上半年均扭亏为盈。

深交所恢复八马茶业创业板IPO发行上市审核

3月10日,因发行人会计师已出具复核报告,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恢复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发行上市审核。2015年12月,八马茶业曾挂牌新三板,后于2018年4月摘牌。2021年10月,八马茶业刚完成首轮问询回复,就意外宣告中止上市。

八马茶业源自百年制茶世家,是一家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形成了“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体系,构建起了茶叶、茶具、茶食、茶饮等系统化的茶生态体系。

2018年至2020年,八马茶业的营收分别为7.19亿元、10.22亿元、1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10万元、9087.6万元、1.1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3.69%、53.66%和54.56%。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的存货周转率远高于同行,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均低于同行,与供应商们存在大额关联交易。

东海证券正式进入IPO辅导期

3月11日,东海证券与中信建投签订上市辅导协议,中信建投同日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公司的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据悉,东海证券目前拥有80家营业部和8个分公司,在获得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承销及保荐业务、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等综合业务牌照的基础上,还开展了融资融券、新三板、利率互换、港股通、股票期权等创新业务,客户数量超过100万户。

2018年至2020年,东海证券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92亿元、16.42亿元和 22.69 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 4708.03 万元、2361.17 万元和 42445.48万元,满足首发上市的财务条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海证券投资收益高达5.33亿元,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2020年的4.72亿元骤降至2021年的-4.87亿元。

中创新航赴港IPO,拟募资15亿美元

3月11日,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创新航”)向港股发起进击,披露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前五阵营中唯一一家还未上市的企业。据悉,中创新航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按照2021年装机量计算,中创新航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二,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七。

从2018年开始,中创新航相继成为东风、长安、广汽、吉利等品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2019年中还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的最大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还在打专利侵权官司。2021年7月,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控告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全系产品涉嫌专利侵权,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涉嫌侵权的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2021年8月,中创新航称,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上述两件涉诉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目前,法院尚未开庭审理此案。

从财报方面看,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营业收入分别达17.34亿元、28.25亿元和68.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