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万科去年净利润下降45.7%一事,3月31日,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万科2021年度业绩会上表示:“2021年万科业绩表现不好,让股东失望了,向52万名万科股东表示道歉。”对于投资者较为关心的净利润下滑原因,郁亮坦言问题主要出现在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
第一,在管理方面,由于万科过去在管理方面采用充分授权、分布式的方式,造成了离散度大的问题。随着竞争愈发激烈,大型复杂项目增多,单一城市公司和单一区域不具备湾镇能力,导致出现部分项目不及预期,拉低整体表现。例如,尽管合肥万科森林公园表现较好,但单个项目没法大规模推广,难以转为整个集团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地区抱有“谁不说俺家乡好”或侥幸心理,导致出现高估当地市场及投资冒进等现象。
第二,在业务方面,多赛道业务同时探索导致成本大于预期,对业绩产生影响。举例来看,自十九大提出租购并举后,万科便开始进入该市场,但相关政策落地需要时间。此外,新赛道探索过程中试错并不少,比如深圳城中村项目,为了解决社会治理、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二房东业务需要较高投入。
事实上,在万科38年发展史上,已不止一次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郁亮表示,万科在1995年、2008年、2021年出现了三次利润下滑,历次下滑都暴露出万科在过去发展中累积的短板问题。从以往市场表现来看,每次净利润下降后业绩都会回升,而今年万科的工作将聚焦于止跌企稳及稳中提升。
郁亮表示,支撑万科业绩回升的基础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看。在外部基础方面,首先,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将回归常态、回归理性,过高、过低的利润率都不可持续,行业收益水平最终会向社会平均水平回归。其次,虽然我国人口拐点将现,但房地产市场仍然是规模超十万亿的单一产品市场,常做常有、常做常新。万科在开发、经营、服务方面都做了布局及准备。
从内部基础来看,第一,万科开发业务仍将继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且目前储备资源可支撑未来2至3年发展需要。截至去年年底,万科已售未结合同金额累计超7100亿元,是2021年的1.6倍,都将陆续转化为结算收入。第二,万科经营、服务类业务增速较快,且大部分“学费”已经交完,将逐步形成新的利润蓄水池。第三,除保持三道红线绿档要求,万科具备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且净负债率处于低位,可获得更多投资与发展机会。
基于内、外部基础,郁亮称有信心实现企稳回升的目标,但任何计划和目标,都需要靠人去干,一切事在人为。
郁亮进一步表示,万科已取消集团合伙人层级,即通常意义上的高管。所有人都要下沉到前线。总裁祝九胜同时兼任长租公寓BU首席合伙人,承担长租公寓业务的经营管理责任。郁亮则在集团同时兼任首席客户官,研究解决客户层面所反映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