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邀请嘉宾
於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管理中心助理教授
第1节 结婚登记人数创36年新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於嘉:它其实是比较正常的人口现象。90后本身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人口规模本身就会小一点,所以逐年递减背后也是有一定的人口学的原因。当然,现在每年的结婚人数逐渐递减,也跟我们的经济发展、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生活成本、房价压力(等)都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疫情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如果要结婚,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可能要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一个比较好的收入前景,才会考虑结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2021年从疫情开始以来,不仅(结婚)登记的对数,结婚年龄其实也提高了非常多。
如果比较19年到20年登记结婚人口的平均年龄,我们看到会有2~3岁的跳跃。3岁的跨度其实是非常大的。在之前的一段期间,中国可能要大约用10年的时间才会逐渐增加3岁,可能每年增加0.3岁,但是19~20(年),我们看到2~3岁的跨度,其实很大程度上跟疫情的不确定性有很大关系。
第2节 如何看待网络上“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观点
於嘉:中国有一个很强的文化,就是婚姻和生育是非常强烈的捆绑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进入到婚姻之后,就极大——90%、95%都会在2~3年之内考虑生孩子的问题。生养孩子的成本其实是远远超过其他成本的。因为可能两个人租房子也可以,(住房)稍微远一点也可以,但一旦生了孩子,可能要考虑学区房的问题,孩子教育的问题,还有尤其是女性可能承担一些生育的成本,比如工作会不会受影响,是不是要全职回到家里,其实会有非常多的考量。
我觉得很多时候“不婚不育保平安”,其实是对于女性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反抗,一种愤怒的表达。因为(女性)担心权利在婚姻之中得不到保护,担心可能工作、事业发展在婚姻、在生育之后受到阻碍,担心可能如果遭到了家暴,没有办法非常快速的离婚......其实是整个社会环境对于女性不是很友好的状态(的一种反应),造成她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但是其实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个全国性的样本,包括农村三线城市、一线城市都有,不想结婚的比例其实整体来说是很低的,(只有)1%、2%。如果政策制度可以提供对女性更友好的环境,可能大家的想法也会慢慢改变的。
第3节 对年轻人催婚催育有哪些更好的方式?
於嘉:其实还是整个文化的问题,或者是整个劳动力市场谁去承担生育成本这件事情的问题。可能一定程度上,现在中国,包括整个东亚的社会都受家庭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会认为生孩子和养孩子是家庭的事情,是夫妻的事情,是家族的事情,但是其实慢慢的我们现在有福利制度提供起来了,整个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起来,很多时候这种观念是要改变的。
(人们)会慢慢认识到,生孩子或者养育孩子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不只是生了孩子的人(的事情),没有生孩子的人,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实这也是他们要承担的一部分社会责任。大家说“单身税”是不是一种歧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它也不是一种歧视,它就是在这种的理念之下,不一定是一种“税”,而是说你要去承担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们看中国的数据,不管是与东亚的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是跟欧洲、美国,跟OECD国家比较,儿童在家庭生育这方面的(国家)支出占整个GDP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要)让大家意识到这件事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它和投入人才发展,投入5g建设,(以及)科技发展其实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国家投稿对)日本的生育率(提升)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日本)加大了补贴之后,至少止住了急速下降的趋势。
从北欧的很多例子来看,其实慢慢的随着他们的环境对女性越来越友好,生育的补贴越来越高,生育率这几年都会有反弹,(他们)曾经跌得非常低,但是现在北欧生育率已经不是全世界最低的。在东亚,我们现在的政策和制度要改变、要适应变化。
计划生育的规定是单身生育这件事情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而)如果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你就拿不到生育的补贴。如果说我们想要真正的提高生育率,就要把这些口子都慢慢打开。
其实即便打开,也不会有那么多女性选择(非婚)生育,其实它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象征,就是我们愿意去为有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他们想要的帮助。
我可以看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虑在硕士或者博士阶段结婚,甚至想要生孩子,我会全力支持他们的。因为如果在自己学习和研究之外,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安排这件事情,我觉得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我们想营造更好的结婚的环境,从学校做起也是有可能性在的,(比如)提供一些夫妻宿舍。我们学校(北大)是有提供夫妻宿舍的,但是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夫妻双方都是北大的学生,如果是跨校——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或者一个北大一个其他学校的,或者是人家已经工作了,就申请不到宿舍。所以(目前学校)条件是很严格,甚至有的学校可能没有这种条件。
相比真正工作了(再)生孩子,可能学校的环境还是更包容的,更能够有自由的安排,因为可能读硕士或者读博士,前期上完课之后,剩下的时间是自由安排做自己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兼顾生育,或者兼顾结婚这件事情的,它其实和工作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时间可能还不完全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环境其实是挺友好的。
(现在年轻人交友平台上)彼此之间信任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这点其实挺不好的,它非常影响年轻人的恋爱。(目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平台,(恋爱)不可能微信摇一摇,或者陌陌也不靠谱,是吧?有很多危险的信息,微博是一个非实名的平台,(年轻人)也不敢去交流,注册百合网可能也不一定是非常好的对象。
人是有生物性的本能,他是有渴望亲密关系的。对于婚姻这件事情,大部分人还是会考虑这件事情,没有抗拒婚姻,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现在年轻人没有完全摒弃婚姻这件事。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给安排相亲的对象或者催婚,他们就会非常的抵触。说教式的教育,其实是没什么用的,如果国家可以做什么的话,我觉得是建立比较健康的交友平台是可以的。
策划:于慧媛 编辑:康路 摄像制作:张守斌
(声明:本视频为《财经》新媒体独家视频,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