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发扬百年大党历史经验,走向光明未来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的体会

来源 |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口述 | 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  

2021年11月23日 15:30  

本文5822字,约8分钟

本文根据江宇在第79期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的直播实录整理而成。

(点击进入直播回放)

最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学习的体会。

《决议》共36000多字,可分成7个部分,这7个部分又可分为3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第一到第四部分,分别对应于党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时代。第二个板块包括第五和第六部分,主要是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历史意义列了五条,历史经验列了十条,第六章是未来展望。

从《决议》的字数来看,前三部分分别是2800多字、2700多字和4100多字。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19249字,写了13条,占整体字数的一半以上,这就体现出《决议》的重头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谈一谈学习《决议》的体会。

制定《决议》是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需要

第一个问题,制定《决议》是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需要。这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决议》。当然,直接的理由就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以下四方面深层次原因。    

第一个原因,只有认识历史才能看清大势。我们党是重视历史的党,马克思的墓志铭上就写着一句话,“哲学家是用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但是关键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首先要认识社会运动的规律。那么社会运动规律从哪里来?从历史中来。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在中国和世界面临重大道路选择时制定的,是我们党坚持正确道路的定盘星。

比如1944-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第一个历史决议,最大贡献是让党摆脱了对苏联革命道路的简单模仿,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1981年,在我们党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时,我们要寻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从世界上来看,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改革的任务。当时这么多国家都在交自己的答卷,今天,我们回头再看,我们的答卷做得是比较好的。

那么今天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在中国和世界面临重大道路选择的时候制定的。对中国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需求不足、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准备。从世界来看,如何摆脱经济衰落、民粹主义及疫情等泥潭,很多国家充满迷茫。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回顾党100年走过的道路,确实有着世界历史意义。

我们过去100年为什么成功,未来的第二个百年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认识历史才能看清大势,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只有弄通历史才能弄通理论。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代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我们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就会注意到,几乎所有重要讲话开头的部分,都会讲我们党解决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所以我们说,党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修课,我们如果对党史不熟悉,可能就不一定能够深刻领会讲话的真正涵义,难以取得最好的落实效果。

比如,2016年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结构。当时有一些人不理解我们为何要这样做,只要我们理解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这段党史,就很容易理解这一提法,如果读过古田会议决议,我们就知道当年红军是如何在非常弱小的情况下,靠思想政治工作,靠我们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拿着几把枪、几把菜刀就能拉出来一支队伍,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为什么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结构之中。

再比如,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搞农业合作化、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什么后来要搞包产到户,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理解不透彻,就很难理解党中央提出的要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公社化初期虽然出过问题,但从历史来看,我们通过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农村普及了基本的医疗和教育,而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积累。在这个阶段,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起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后来的包产到户,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这都是符合当时需要的。

我们今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它不是走回头路,但也不是简单延续包产到户之后的做法,而是把改革开放之前集体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改革开放之后调动个人积极性,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只有明白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理解今天中央提出来的重大决策。

第三个原因,只有讲清历史才能增进团结。党的决议中提出,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呢?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团结起来,谁也阻挡不了。但如果不团结,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所以这次制定历史决议和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出发点是要增进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把大问题、大方向讲清楚,在这个前提下实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在过去一段时间,影响我们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比如,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人抹黑革命先烈,还有人割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系,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存在,确实容易导致不团结。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可以改变的。当年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的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一句话,就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所以这也是我们这次制定历史决议的一个出发点。

有人讲,我们党史只是政治不是科学,其实从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来看,党史不光是政治,也是科学。因为我们党的政权的性质和以前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权不一样。党是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必须找到对人民有利的发展道路,必须依靠科学,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肯定对人民是不利的。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有人说历史是人民写的,只有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这两点才能达到统一。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就是胜利者,所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和科学规律的历史。

第四个原因,只有总结历史才能树立自信。我们下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挑战。我们要搞乡村振兴,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我们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此前在人类历史上也从未形成过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很多挑战都需要我们参与甚至引领制定新的规则的。下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比以前更加独立自主地探索道路,更加坚持中国道路,树立四个自信。更加依靠我们自己的创新。创新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就要更加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寻找。所以,只有总结历史才能树立自信。

《决议》最大的新意是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

和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此次《决议》最大的新意是充分贯彻了总书记的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浓厚的党史情结。

2013年1月5号,总书记第一次公开在中央党校讲话,讲的就是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在这次讲话中,他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否定改革开放前,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否定改革开放后。那么历史虚无主义非常猖獗,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互相否定,体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关于改革开放,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不是朝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该改的要改,不该改的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改。

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学习外国好的东西,但是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这些都是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非常重要的论述。这些观点在这次《决议》中得到了集大成,这也是我认为《决议》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即体现了总书记的党史观。

第二个特点,此次《决议》对前两个历史决议进行了呼应和重申。例如,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次《决议》明确给予肯定,它结束了极少数人剥削的历史,结束了一盘散沙的局面,特别提出它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这句话我们可能几十年前也常说,但此时再提,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我们站在更远的历史坐标上去回望,发现我们当年做出的结论是符合历史大趋势、依然站得住脚的。第三个《决议》对前两个决议进行了回顾,也可以说是致敬,体现了党的历史的延续性。

第三个特点,这份《决议》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意义进行了再认识。总书记说过,历史往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就像白居易说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个大党大国的历史也需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对它的意义才能认识得更清楚。在做前两次历史决议的时候,我们党和国家还面临着很多生死存亡的危机,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我们党100年的奋斗意义再认识,就会有一个更高的高度。今天中华民族可以说处在历史最好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党这100年的奋斗是有着世界历史意义的,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第四个特点,我认为也是《决议》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它把党的百年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总结经验,主要从正面总结经验,体现了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对历史客观规律的尊重。

如果我们把党的百年历史分成一段一段来看,每一段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律和特定的经验。但是我们这次总结,是把党的100年历史打通,总结这100年普遍的规律。背后体现的是我们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如果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是有无数个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们组合成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

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由党集中领导,因为当时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后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出现了党的领导的弱化。十八大之后,党中央重新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结构。但是我们过去建立的董事会、监事会等规则及制度也保留下来,并没有因此被否定掉,只是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提升,把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融合。   

《决议》最突出的贡献是系统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次《决议》最突出的贡献、最重要的内容是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决议》的第四部分,以占整个决议近60%的篇幅,用1.9万字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13个方面的巨大成就,提出了两个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决议最重要的内容。

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其实《决议》就是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新时代新在哪里?和前一个新时代有什么不同?确立习总书记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决议》回答的最核心的问题。   

这次《决议》正式以党的决议方式确定了党史的四阶段论,把十八大以来的阶段作为我们党史上的第四个阶段。确立四阶段论有什么依据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重大依据。    

首先,这个新时代是在解决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开辟的。十八大之后我们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很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到了很多长期该办而没有办到的大事,所以说这是一个新时代。

比如,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再比如,十八大以来我们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之路。十八大以来,我们的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确实得到极大提升,为我们开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依据。我们在一些具体领域出现的问题,丝毫不影响对改革开放成就的总体评价,点出这些问题体现了党高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为开辟新时代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此外,新时代我们提出了新战略、新思想、新目标,同以前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目标,这也是“新”的重要表现。

那么我们新时代的这些目标如何来实现?要靠我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所以这是我们这次《决议》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要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认为这是《决议》中最重要的几句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上结论都有深厚依据,习总书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90年代,总书记发表过多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应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更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也可以说是飞跃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它是飞跃?它和前两次飞跃解决的问题不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是同前两次飞跃不同的问题,解决西方现代化道路尚未解决的问题,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三次飞跃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第三次飞跃。

如何落实《决议》

最重要的是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

怎样在现实中贯彻学习《决议》的内容?我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精神上,而应该把党的理论、道路、目标、制度管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等融为一体,来解决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

其实党史其实不只是历史,党史里有理想信念,有思想理论,有思想方法,有工作方法。比如,我们党的管理学是怎么管理的?从当年三湾改编开始,让每一个士兵都要知道党中央在想什么,都站在党中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我们的队伍打不垮、打不散。

所以,我们学党史不只是学精神,而要把背后的道理讲清楚,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及明年召开的二十大,一定会开辟我们党和国家更新的发展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胜利一定属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也一定属于我们坚定跟着党走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