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JD.US/9618.HK)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净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京东商品收入及服务收入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加16.6%及26.3%,其中服务收入为352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0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京东首席执行官徐雷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核心区域仓储因为封控导致了整体物流履约周期变长,平台4月份订单的取消率有明显上升,5月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高于去年。同时很多品牌在今年纷纷调低了年度预算,以保利润为主。
不过,徐雷对业绩表示了长期信心。在他看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京东的业务表现强于行业大盘,通过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和对业务的优化聚焦,保持了利润的健康。
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集团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8亿,环比增长1.8%,较2021年同期增长16.2%。与此同时,一季度的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最高。
与此同时,京东也在加大全渠道布局,从而将自身的技术、供应链、数字化运营等能力运用到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场景中。京东开始布局线下零售,把现有的时尚居家业务全面升级为“京东新百货”。
京东新百货不仅作为一级入口亮相于京东APP首页,未来还将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布局新百货精选集合店。
有观点认为,相比对现有传统百货店的改造,新搭建的精选集合店没历史包袱,从零开始要比改造容易得多。一方面,线上大数据可以指导线下门店基于地理位置的精确选品。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多品牌的精选集合体验店,可以只备试用装,不必有库存。消费者在下单购买后,回家等待即时或次日收货。
这意味,新百货模式不必像像传统百货店一样租用大面积商铺做前店后仓,运营更轻量级。一旦模型测试成功,对快速扩张有力,能更快、低成本地快速渗透更多区域市场。
截至3月底,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 2500万平方米。在自营商品超过1000万SKU的基础上,一季度的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30.2天,与上一季度相比,效率进一步优化。
在海外仓储和布局上,京东同样在加速。3月,京东物流开通了“中国香港 - 巴西圣保罗 ”和“中国郑州 - 德国科隆”两条洲际航线;京东产发还投资建设了越南南北重要物流枢纽,打造横跨南北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最新财报显示,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升至 58.4%,意味着对京东的依赖度正逐渐降低,距离独立发展也更近了一步。
在业内看来,京东物流将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将前期规划、实施、智能化决策及后期运营管理相结合,提升了客户体验及整体效率。
疫情常态化下,中小企业和商家面临着销售停滞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对此,京东物流打通全国自主运营的仓库及多个云仓资源,帮助客户实现多地分仓灵活发货。
到5月初,京东物流已对上海、吉林等地商家恢复全国物流,推动其基本实现全面正常营业,数以万计的上海商家在京东的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封闭前的6成以上。此外,京东通过降低“三费”等多项扶持措施,帮助商家把运营成本降下来,截至五月初已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
对于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京东发布了多达30项商家扶持举措,帮助商家减少成本、减少考核、减少风险、优化规则、优化效率、优化服务,帮助商家在京东618的投入产出比提升20%。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