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财经》杂志   

2022年06月05日 21:38  

本文1482字,约2分钟

近来各地频频推出复工复产和稳增长的具体举措,人们铆足了劲儿要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赶回来,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点,并尽力确保完成今年初定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复工复产的过程,是修复供应链和生产链的过程,应该也是大力推进改革,打破影响经济社会顺畅运行的梗阻点,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全国人民的创业创新热情再次迸发的过程。

复工复产的过程,同样也应该是推进和扩大开放的过程。当前出于地缘政治因素、意识形态考量和过时的冷战思维,对全球供应链人为进行重组的态势日趋明显,越是面临这样的局面,越是要沉着冷静应对,以扩大开放,更坚定、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来确保内外循环的畅通,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继续维系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当前尤为突出的任务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活人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阶段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只要给社会留出足够的空间,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面激发社会活力,就能涉险过关,无往而不胜。三年自然灾害后国民经济的复苏,“文革”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自发试验,返城知青自主创业自谋生路的自发实践,国企三年脱困期间下岗职工大规模的再就业,无不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拥有无限的热情,能够创造无限的生机。

中国国际市场的开拓同样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其中既有国家意志的推进和国际资本的布局,也离不开沿海沿边地区人民群众胼手胝足的打拼,初期海外市场的拓展和边贸的勃兴,无不有着他们勤奋劳碌的身影。

当前提振消费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各种针对性补助和补贴也已经在路上。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们需要厘清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提振消费之间的逻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提振消费则需要更有针对性地瞄准更有消费力的人群下功夫。他们更多不是补贴敏感型人群,而更青睐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因此,更有效提振消费,需要更多从供给端着手,需要花更大力气提振以企业家为主的市场主体的信心,让他们生产和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而即使是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加大阶段性扶贫济困型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更多通过服务行业的尽快复苏来实现。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只有充分保障和畅通人民群众的市场参与权和创业权,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所谓最美人间烟火色,其意旨就在于此。如何在规范市场监管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平台经济和线下的夜市经济、摊贩经济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应该成为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

当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就业和创业的门路和渠道畅通,人民群众情绪高涨,当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信心提振,投资、生产和消费畅旺,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和基本盘就有了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价值链的局部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不可避免。但中国凭借自身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多年以来深耕国际市场、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和生产链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各种比较优势,只要能够站稳脚跟,沉着应对,应该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产业链的重塑和政经新格局的重组。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充分盘活和发挥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国际市场和国际经贸网络中的投资实力和人脉资源,更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外交的作用。

全面激发社会活力,充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重中之重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稳定的预期,这其中的关键是稳定的政策预期,而稳定的政策预期归根结底要靠法治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来改善和升级经济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