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财经》杂志   

2022年06月27日 07:12  

本文960字,约1分钟

印度到了追赶中国的关键期?;稳妥推进中小银行合并重组; 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题

印度到了追赶中国的关键期?

(《财经》2022年第12期“印度的野心”)

作为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大国,印度始终有着一份自信与骄傲:要在2030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万亿美元,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制造及出口国。每个口号都掷地有声,但也颇具挑战。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印度已经到了产业崛起的关键阶段。他们认为中国的产业崛起是在2000年前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经历了飞速发展阶段。他们认为现在印度也基本上发展到这一个阶段了。印度人自己也认为,今后十年是追赶中国的关键时期,如果印度发展得好,可以将中印GDP差距缩小到三倍,否则将扩大到十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确实需要提高警惕。

(北京 李驰)

 

稳妥推进中小银行合并重组

(《财经》2022年第12期“专访徐诺金:中小银行如何整合图强?”)

近年来,中小银行间的吸收合并步伐明显加快。一般情况下,合并重组有利于银行做大做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衡量银行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资产规模,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近年来中小银行资产承压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无疑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中小银行的相关风险。

除了防范化解风险,中小银行之间加快合并重组,也有自身拓宽业务覆盖面、做强主业的需要。

一些盈利能力强、所在地区发展较好的城商行、农商行,往往会寻求控股或参股同省资质稍弱的区域银行的机会,从而达到延伸业务触角的目的。

(上海 郑玄沫)

 

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题

(《财经》2022年第12期“1076万大学生就业难何解?”)

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从2022年3月以来,劳动力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当前,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主要是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

专家认为,高等教育需要注重需求导向,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和就业评价机制。

就业评价机制会形成传导作用,促使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而产学研结合就是以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只要我们重视用户满意度,就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一种传导机制,从而避免出现有的专业只管招生,而不考虑未来是否能够就业的局面。

(河北 殷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