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康寿红利”,催生“银发经济”产业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寒 编辑 | 王延春  

2022年06月28日 17:48  

本文2576字,约4分钟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2)》发布,提倡树立积极老龄观,充分发掘老年人群的资源,注重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特长

由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联袂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与施策(2022)》(下称蓝皮书)6月26日在京发布。

《财经》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这本35万字的蓝皮书从老龄化战略、老年人生命观、服务体系设计、医养融合发展、友好社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各类老年健康事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同时关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康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发展,针对健康老龄化工作中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在不足进行探索,并提出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红漫说,健康老龄化有很多问题有待学术和应用层面的深入探索,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些问题还需用更多维的视角去剖析。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树立积极老龄观,发掘“康寿红利”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在会上强调,全社会应提倡积极老龄观:一是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而不是负担。中国有那么多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精力充沛的工程师、教师、医护人员、律师、经济师等,他们是中国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第二点,要重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老年人具有强烈的精神需求,他们不愿意脱离社会,希望继续实现自我价值。要下力气帮助他们解决对衰老、对疾病、对死亡、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从价值观上得到提升。

  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委会首席顾问高强在发布会上也提出,古人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太消极,应改为“夕阳无限好,贵在近黄昏。霞卷千堆火,云舒万道金”。现在人们从60岁退休,大多在80岁以前都能够健康地生活、愉快地交往、深入地思考和从事喜欢的工作。20多年的时光不可虚度,20多年的能量更不可忽视。他建议,“我们囯家应当鼓励老同志调查研究、提出建议,现职同志应根据实际情况择善纳言。至于学有专长,从事文化、教育、艺术、医疗、科研、技术、工匠等方面的高素质老年人才,更要注重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特长,可以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也可以与人联合攻关,这是加快人才培养的一条捷径,关键在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组织。” 

如何在制度上引导发掘老年资源,释放“康寿红利”?

韩启德院士提出,首先,应加快退休制度的改革。要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不能规定一个年龄,但是可以规定一套的合理制度来实现弹性的退休制度。 其次,既然老年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要下力气把老年人的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比如能不能组织银发支教团?“好多退休教师,即使到了70岁,都还精力充沛,他们都很愿意到贫困地区去支教,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又如关于“老年照护储蓄”需要继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加快推进。还有,能不能搞老年人自办自住的养老机构,在这个机构里面主要的工作,包括服务,哪怕是打扫卫生等都由入住的老年人自己来做,同时扩大与周围社区的交流。 

高强也同样提出:加快推进退休制度改革,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并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他建议国家修改退休法律,规定从现在起,每三年延迟一年退休年龄,15年后达到65岁法定退休。对于愿意60岁退休的人员,可以继续实行原有的退休办法,并享受应有待遇;对于不愿按规定退休的人员(除公务员以外),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和条件,向原单位提出申请,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催生“银发经济”产业

王红漫在发布会上介绍,通过查阅《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早在1996年,中国已经确定“60岁是老年人”,2018年做了修正,但是老年人的年龄并没有改变。1996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0.1岁,到了2019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经增长到77.3岁。为此,蓝皮书编委会建议,65岁以上的人设定为老年人比较适合,如果按此方案进行统计,中国的老年人将减少7300万。

人口老龄化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唯有积极应对,才能对冲不利影响,将人口老龄的风险转变为“康寿红利”。

蓝皮书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催生出以“银发经济”为主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持续扩大内需,充实国内大循环。

蓝皮书从环境、长期照护、卫生服务角度研发了提升老年人内在功能、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对世卫组织已达成的健康老龄化概念给予深入的研究。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什么是健康老龄人的概念尚未统一,蓝皮书编委会提出“健康新概念、衡量有标准、大医治未病、康养有作为”的理念,也提出了可操作化的度量表。根据蓝皮书的定义,健康老年人不应该以有没有病来衡量,而是要看老年人是否具有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是否具备社会生活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经济基础,做好养老金储备。要想人到老年的时候,还具备日常的生活能力,甚至能够发挥社会功能,就必须从幼年时期开始贯彻健康老龄化的策略,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来实施健康老龄化。

此外,为了解决好西部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养老问题,蓝皮书将研究方案在东部地区进行了试点和落地,推出了关于幸福康寿之乡的评定方法与准则,并推出了指标体系,还兼顾了国际标准、国内标准。整个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健康理念的深化,实际也是对全球健康理念的深化发展,强调了健康国策的精准实施,也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蓝皮书中还提出,随着5G通信技术日益成熟,通过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环境内部署各类物联网传感器、短波雷达等,将采集老年人日常需求场景的多维度数据,再结合大数据、神经网络、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术,为老年人制度从失能、失智预防,到长期照护阶段全生命照护周期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且能科学量化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