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微调

《财经》杂志 文 | 《财经》记者 凌馨 信娜 实习生 王腾  编辑 | 王小  

2022年07月04日 15:35  

本文3448字,约5分钟

该管住的管住、该落实的落实、该取消的取消,防止防疫过度

2022年5月31日,北京市丰台区一小区门口,人们扫码通行。图/澎湃影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出现明显改变。入境和密接人员隔离政策、中高风险区域划分、全员核酸检测策略皆有所调整。

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新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其中主要对入境和密接人员隔离、中高风险区标准、全员核酸检测和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等四点做了优化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在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第九版方案是对已有方案的优化、调整,“绝不是放松防控,目标是更加科学精准”。政策调整后,各地应把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落实的坚决落实,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不一致的措施限期清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派出工作组,对地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为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防疫过度问题,特别是违反“九不准”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国家卫健委官网首页开通了公众留言板。

 

密接人员隔离时间,减少过半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第九版防控政策的优化,4月、5月之间,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七个城市开展了一个月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结合各地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规模处理疫情的经验教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上半年发布的指南,对防控方案进行了修订。

其中,入境和密接人员隔离,由“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这对于许多海外留学生和希望返回中国探亲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从航班熔断到酒店隔离,让归国诸多不易。

特别是对那些低龄留学生,根据英国学校寄宿协会(BSA)发布的信息,目前在英国的中国低龄留学生约为六七千人。未成年的他们也要经历同样的隔离政策。

在过去两年,国际航班数量被严格控制,航班量较2019年减少约九成。如今政策调整,各大航空公司也出现“满血复活”的迹象。

从民航局官网披露的国际航线审批结果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申请在6月、7月加班、包机的国际航线多达41条。

在防控方案第九版中关于中高风险区标准一项,提出高风险区为感染者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感染者曾经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划为中风险地区,“足不出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

受到关注最多的全员核酸检测,调整为需要明确疫情存在扩散风险。特别是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若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全员检测,需由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决定。

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也有所变化。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加密为每天一次;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加密为每周二次。

相对第八版,最新的防控方案中,密接人员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减少过半,由“14+7”调整为“7+3”,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次密接者则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第1、4、7天核酸检测。

其他人员中,仅高风险区要求“足不出户”,中风险地区人员可在区域内流动,要求“错峰取物”,低风险地区人员避免聚集即可。

最新版防控政策明确,对有低风险地区七天旅居史人员,跨区域流动,不需采用隔离措施,但要在三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

 

“摘星”后,能自由出行吗?

6月29日下午3点,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的消息,瞬间刷屏。

然而,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

6月29日的工信部说明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到访地右上角的星号“*”标记,是中高风险地区的提示标志,和个人健康状况无关。

“我也是刚刚看到这一消息。”当日,一位中国疾控系统专家告诉《财经》记者。此次不仅北京“摘星”,是全国的行程卡都不带星了。

为了7月海南的一场音乐节,王木和朋友们一直在等北京的“摘星”时刻,没想到星摘得猝不及防。王木的经验是,进入2022年以后,行程卡的星号已经成为阻碍自己出行的主要原因。

根据“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使用指南,星号标记,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也和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无关,当用户过往14天内行程不含中高风险地区城市后,星号会自行消失。

行程卡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2月29日的一条消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电信大数据,推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接入中国16亿手机用户,显示本人14天内到访地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和行程卡已成为出行必备。

健康码,作为个人的电子通行证使用,含健康状况、旅游史、居住地等个人敏感信息,其安全使用由政府公信力背书。行程卡,则可反馈当事人过去14天的出行轨迹,证明自己没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用于旅行提示。

身在北京的王木,因北京近几个月一直存在中高风险区,行程卡一直显示带星。由此她发现,即使自己从未到访过中高风险区,也会被大部分城市拒之门外。此次虽然行程卡的星号成为历史,然而王木发现,出行并没解禁。

这场海南音乐节举办地工作人员回复,如果是北京朝阳区来的,还是需要三天居家、核酸检测;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中高风险区)的来人,要七天居家;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风险区)来的人员则需要集中隔离。这是6月28日下午1点到29日下午3点的政策。

一位北京居民在朋友圈提醒,大家有出行计划的,一定提前问好当地的管控政策和措施,配合当地完成管控。

首都师范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郭秀花对《财经》记者分析,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是合理的,这也是和国际防疫政策接轨。中国的防疫政策相对国际做法一直都是严格的,当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病毒致死率降低,是需要有序放松防疫政策了。

 

联防联控成立专班,严查“层层加码”

在6月28日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一项重要举措,成立工作专班,整治地方防疫层层加码问题。

6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明确提出疫情防控“九不准”。即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不准随意延长中、高风险地区管控时间等。

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在上述发布会上特别提到,近日发现一些地方对上海等发生过疫情地区人员“随意采取隔离措施”,要求“立即加以纠正和整改”。

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会同成员单位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

目前,专班各成员单位已通过本部门门户网站设立专栏或公布投诉电话。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成立省级专班,畅通本省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收集、核实、办理本省份群众投诉举报的相关问题线索。程有全指出,各省要对防疫层层加码问题“盯着办、督着改”,以点带面,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必要时,国务院联防联控专班将介入。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发布会上介绍,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文中王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