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让每个人坦然面对“不确定”

文/中信证券投资顾问部  

2022年07月18日 23:58  

本文3873字,约6分钟

复杂新变化叠加种种不确定性,如何在疾风骤雨中下好一盘稳棋?借助专业力量对财富进行长期的配置、积累及动态管理,不断在风险和收益中找寻新的平衡,才能坦然面对应对

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不断发酵的地缘政治事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关于财富和未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财富管理,就如同在疾风骤雨中下好一盘稳棋。

中国经济正面临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发展成果。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在世界GDP总量中的占比突破17%。经济的快速飞跃也带来了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社科院在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部门财富总量达516.2万亿元;瑞士信贷发布的《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最富裕的10%民众中,中国居民人数突破1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根据胡润研究院在2022年发布的全球富豪榜数据,中国的十亿美金企业家数量蝉联第一。

但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4.2%。这一比例自1960年以来不断提高,增速也在不断加快,仅2010年-2020年的10年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就提高了4.6%,超过了1982年-2010年28年间该指标的总增长量。在疫情的冲击下,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根据《2020企业家战“疫”特别报告》,有55%的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或“比较紧张”,而在中小企业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2%。

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仅是中国经济,也是每个人需要直面的问题。

财富保值增值需新引擎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在2021年彻底结束,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保本理财产品已彻底清零,同业理财和多层嵌套产品数量大幅减少,市值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比例上升。这些因素导致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与市场的关联也更为密切,使得简单通过投资单一金融产品来获得稳定、确定的收益已不现实。

另一方面,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贷款等方面。受此影响,在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中占比超过10%的投资性房地产亟需通过其他资产品类分散,转移风险。

可以说,依赖于单一热门资产快速赚取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借助专业力量对财富进行长期的配置、积累及动态管理,不断在风险和收益中找寻新的平衡,才能够真正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财富管理大时代已来

应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多专业力量的加持。以成熟的美国市场为例,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后期伴随着美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开始壮大。大量养老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推动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投行开始进一步加速轻资产化和财富管理的战略转型。近年来,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也迎来快速发展,随着个人养老金、企业家办公室、基金投顾等细分业务的推出,财富管理大时代已经到来。

财富管理更关注“人”的诉求。财富管理的核心是关注“人”本身的诉求,达成客户中长期对于财富积累的需求,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财富管理的本质。在美国,持牌机构和个人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给客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并且通过按管理客户资产规模收费的方式实现投顾与客户利益的绑定。相较于传统的销售佣金模式,这一服务方式更能从客户利益出发,被更多客户所接受。投资顾问的收入来源也从原来的交易收入变成客户资产的积累,从而有动力进一步做大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同时,市场端也会被倒逼根据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类别。反观国内,将客户与服务机构利益捆绑更加紧密方式开始涌现,相较于传统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国内客户对付费投顾服务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财富管理是为客户下一盘大棋。相较于传统的资产管理以资产为中心,聚焦做好客户单笔投资的管理,财富管理所要考虑的维度则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客户的资产,还包括客户的负债,以及现金流管理,甚至包括税务规划、遗产规划等高端定制服务,真正做到围绕“人”的服务。实践当中,每一位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化的部分无法通过统一的产品来满足。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全面考虑产品的投资门槛、费率、风险收益特征、流动性等多个层面,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财富管理服务,通过时间来陪伴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财富管理秉持适合才是最好的。做投资,收益最大化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收益最大化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果无法提供配套的投资顾问服务,往往真实的投资体验是比较差的,账户财富受到市场短时跌宕的影响而波动,还是挺让人煎熬的。这里不得不提到财富管理的另一个使命:帮助客户长期做正确的事。事实上,很多客户往往在选择专业机构来管理财富时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却因为经受不住财富的波动而中途退出。所以,财富管理并不会简单、暴力地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而更强调“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人”,帮助每一位客户动态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天平,通过持续陪伴式的投资顾问服务,尽可能让客户能够有好的体验,将正确的事坚持做下去,最终收获时间给予的回报。

金融机构需要更高禀赋

财富管理虽有广阔需求,但要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就要对金融机构的禀赋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认为做好财富管理需要具备五大技术要素。

丰富的资产门类才能实现风险收益特征与不同类型客户多元需求的最佳匹配。伴随着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切换,人民的财富资产从非标资产、房产逐步向资本市场迁移,居民的获得形式从单一固定收益向净值化波动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实现收益风险与客户需求的匹配成为了能否做好财富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想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就必须纳入不同的资产门类以实现风险收益特征的分层。对于权益资产、商品乃至其他衍生品等另类资产,重点在于专业的配置能力;对于偏固收类及其他底层为地产基建的资产,重点则在于风险的鉴别甄选。

具有先进的资产配置理念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体验。首先,单纯对于某个单一资产的择时或对于资产内部结构的轮动很难实现长久的稳定收益,而资产配置可以利用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提供相较于单一资产而言风险收益特征更优的策略。其次,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重要的一点不同是,相较于绝对的收益水平,更加注重服务与体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为更加注重控制波动,提供顺人性的投资过程。而例如风险平价等资产配置模型力求通过最优化的风险分散和对冲进行投资,就较好地契合了财富管理的本质。

完备的综合账户体系是实现财富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综合账户体系是实现跨资产、跨业务进行财富管理的必要基础,例如现有的子账户功能已经实现了公募基金投顾场景的承接。从长远来看,养老账户、投顾品种的放开,都需要账户层面的支持。未来的财富管理涉及的资产门类会不断扩展,届时账户的打通才能真正实现为客户财富全局服务。此外,综合账户体系还能应用于构建场景化的财富管理,例如养老、教育、旅游等等,更好匹配客户对于“每笔钱”的需求。

专业强大的人员队伍及持续不断的客户服务是实现财富管理成功的必备一环。除了专业的投研策略输出需要人才的加持,在服务端的人才管理也是重中之重。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这就意味着在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引导与陪伴对于服务效果至关重要。对客户的了解有助于合理规划客户的资产分配,推荐与客户投资需求相匹配的策略;对客户的引导有助于优化其投资理念,改善投资业绩;对客户的陪伴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的信任感。以上过程都需要有一支专业成熟的投资顾问团队才能完成。目前国内对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专业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除专业化资格考试,协会官方和机构自身都会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投资顾问的专业度。

财富管理普惠化需要庞大精细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首先,财富管理是全民化的需求,伴随着客户容量的快速增长,精细化的策略构建需要智能科技的加持。无论是投资经理还是投顾人员,精力都是有限的,无法覆盖全部的客群,此时智能投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Betterment作为一家智能投顾公司,采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高科技手段,对于大众客户采用费率较低的智能配置策略,而对于资产量较高的客户采用费率较高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配置策略,实现客户的分层服务体系。其次,通过科技赋能,建立一站式的统包资产管理平台,能大大减少从业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让投资顾问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研及了解客户需求的工作中。

基金投顾业务在2019年开启试点以来,“三分投七分顾”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被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广泛认可,“以客户为中心”正在不断践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推出,家族信托、企业家办公室等高端服务也在逐渐推广,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不断规范的过程中广泛服务大众客户,分层分类的客户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2022年3月,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人数超过7万人,各家机构都在大力建设投顾人才队伍。相信经过全行业的努力,财富管理业务必将更好满足国人对于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帮助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不确定”,和家人共赴美好。

(编辑: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