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青岛航空,青岛旅游集团能否借势起飞?

作者 | 王惠 编辑 | 冰山  

2022年08月02日 16:21  

本文2902字,约4分钟

青岛旅游集团接收青岛航空,相当于疫情之下,亏损严重的旅游业和航空业两个产业的结合。此次联手,能否产生1+1>2的效果?

近日,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旅游集团”)接收了青岛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青岛航空”)50%的股权,青岛航空实现第三次易主。

疫情期间,青岛旅游集团和青岛航空都受到了冲击,亏损严重。这一次,完成“改装”的青岛航空能飞的多高?青岛旅游集团能走出亏损低谷吗?两者的结合,能否产生1+1>2的效果?

青岛航空股权三度变更

作为青岛唯一一家本土航空公司,青岛航空的命运跌宕起伏,青岛航空的命运跌宕起伏,自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股权变更。

早在2011年,青岛市已启动了青岛航空公司的筹建工作,当初青岛一直在争取能够与国内已有航空公司合作成立青岛航空公司,并与国航、山航等航空公司进行了沟通洽谈,希望能够达成合作意向,但最终未能如愿。

2013年6月6日,青岛航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筹建,青岛终于拥有了以自己城市命名的航空公司。彼时,青岛航空由南山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其中南山集团占注册资本的55%,青岛交通发展集团占25%,山东航空占20%。

2014年4月26日,在山东航空专业队伍的支持下,青岛航空实现首航,青岛民航产业发展掀开崭新一页。

成立仅一年,青岛航空公司股权就发生变动。变更后,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的青岛航空25%股权转让给青岛城投,青岛城投由此成为青岛航空第二大股东。

本来,由民资牵头,本地国资参与,又有着经验丰富的山东航空的支持,青岛航空先天的基因还是不错的。不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青岛航空亏损严重,2015年,山航将所持青岛航空全部20%股权转让给新南山国际控股,青岛城投将25%的股权转让给南山集团。2015年底,南山集团持有80%的青岛航空股权,新南山国际控股则持有20%的股权。

随着两大国有股东陆续退出,青岛航空也持续亏损,最终南山集团决定退出青岛航空的管理,将其打包出售。2019年12月,青岛城投集团与南山控股及其关联公司签署《航空板块收购框架协议》,对南山集团航空板块相关资产进行收购,包括青岛航空、南山公务机、山东南山国际飞行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股权以及关联债权净额,还有公务机两架、青岛南山美爵度假酒店北楼房屋所有权及对应土地使用权。

2020年9月16日,青岛城投集团与南山控股举行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重组交接仪式,青岛航空从全资民营企业正式转为全资国有企业。

日前,青岛城投发布公告称,将公司持有的青岛航空50%的股权,以2021年12月31日为划转基准日,无偿划转至青岛旅游集团,这是青岛航空第三次大的股权变更。

青岛旅游集团大而待强

青岛旅游集团是青岛市产业链最完整的大型国有旅游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运输和酒店会展等,旗下也整合了一众优质旅游资源,如奥帆中心景区、国际会议中心、奥帆博物馆、青岛海底世界等。即便背景和旅客资源都十分丰富,青岛旅游集团近年来仍处于亏损状态。据青岛旅游集团财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净亏损额为1.8亿元,2021年其净亏损额为1.9亿元,2022年一季度亏损1.3亿元。

那为什么青岛旅游集团连年亏损呢?财经商业治理研究院相关研究员分析,青岛旅游集团两年更换了三次总经理,每任负责人用不同的方式管理公司,对长期的发展战略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青岛旅游集团的市场机制有所缺乏,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再加上,疫情打乱了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

最后,青岛旅游集团旗下景点吸金力度有待提高。就拿其核心资产奥帆中心来说,跟同是海边景区的鼓浪屿差距较远。2022年端午节,青岛的游客量高于厦门,而鼓浪屿的游客量高于奥帆中心。鼓浪屿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而旅游集团仅接待游客3.09万人次。

该研究员分析,奥帆中心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游客更多停留在拍照观光层面,旅游附加值不高;气候因素导致的淡旺季冷热悬殊,旺季时游客“井喷式”增长,导致景区游客拥挤、餐饮和住宿服务质量跟不上需求,影响游客游玩兴致;近海海域海苔爆发造成了污染,干扰了观光和水上运动;“夜经济”挖掘不深、营销不够、疫情期间反复关闭等因素一直不温不火。

为什么要接手青岛航空

航空运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民航的投入产出比为1∶8,即航空公司每收入1元钱,能拉动地方经济增加8元钱。其次,本土航空公司更承载着区域形象和软实力的作用,同时它与机场、高铁等基建设施一样,为地方政府所看重,因此,很多地方都想拥有本土的航空公司。

但金融危机后,民航局收紧新设立航空公司的审批,近年来几乎没有新航空公司获批。一些运营不理想的公司就成了潜在的壳资源,所以想进入民航业的地方政府就通过收购现有航空公司牌照的方式曲线进入。

近年来,多家航空公司由地方政府并购重组。主要由于民航业是一个高资源和规模壁垒行业,对于中小航司来说,资金匮乏、融资通道不畅、规模有限而导致的运营压力大、赚钱困难,而一旦遇到油价高、汇率贬值或是市场需求乏力的下行周期,兼并重组也将是发展的必然。

并且,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民航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批航空公司巨亏,数十家国外航司破产,不少国内航司关闭分站点。余下的航空公司几乎每个月都在亏损,现金流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如果疫情持续,可能有更多航司主动或被动参与并购重组。

航空业内专家分析,此次被青岛旅游集团承接股权,对青岛航空实属重大利好,不仅可能获得青岛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缓解现金压力,还可能获得政策性支持,比如享受政府给予的税收、机场起降费、地服费以及土地资源等多项优惠,在机场协调、空管以及政府信用担保方面也可获得支持。

青岛旅游能借势起飞吗?

受疫情反复冲击,民航业均遭遇重创。在《2022上半年十大亏损行业排名》中,航空业位居第一。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航总体亏损1089亿元,超过了2020年、2021全年的亏损额,疫情以来累计亏损近3000亿元。截至目前,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2.2%,较疫情前上升11.9个百分点,12家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

疫情期间,旅游业也无法独善其身。据2022年上半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在34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含航司)中,旅游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亏损,部分旅游上市公司亏损惨烈程度甚至超过2020年上半年。

表 :2022年上半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业绩预报 单位:万元
注:[  ]表示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区间

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蛋糕仍有待做大。青岛旅游集团作为青岛市官方旅游平台,承担着引领青岛旅游发展的重任。

青岛旅游集团此次接收青岛航空50%的股权,成为旅游业和航空业两个产业的结合体。后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产生“1+1>2”的效果,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