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转负出口承压,10月经济复苏放缓

作者 |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 | 王延春  

2022年11月15日 20:50  

本文3704字,约5分钟

10月以来疫情散点多发,经济再次受到冲击,尤其对消费影响较大。出口此前保持较高增长,但10月出口增速也明显回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预计四季度经济运行将有改善

10月以来疫情出现较大反弹,经济复苏进程再生波折。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包括消费、出口等在内的多项经济指标走弱。

其中,消费增长再度转负,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增速比9月的2.5%回落3个百分点。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9月的6.3%回落1.3个百分点。10月出口同比增长7.0%,比9月10.7%回落3.7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则保持平稳,依旧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1月-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比1月-9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增长9.7%,依旧维持在高位。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前值为8.0%)。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明向《财经》记者表示,10月以来疫情散点多发,经济再次受到冲击,尤其对消费影响较大。出口此前保持较高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10月出口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回落。此外,受疫情影响工业生产增速也有所回落。综合因素影响下,10月经济复苏再度转弱。总体来看,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不足。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国内需求复苏偏弱。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环比9月的2.47万亿元新增规模收缩明显,低于市场预期。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上月为3.53 万亿元。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10月信贷、社融均不及预期,也明显低于季节性,消费、地产是主要拖累,进一步凸显了需求不足、信心不足。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核心CPI为0.6%,与上月持平,仍然偏低。10月PPI 同比降1.3%,时隔21 个月首度转负。对此,熊园等专家认为,当前经济环境更接近通缩,需求不足、信心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不过,11月以来,重大经济利好政策频出。高明表示,从近期来看,各项经济压制因素正在缓解和好转,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市场政策出台,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预计接下来经济运行将有所改善。

消费再度转负,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探

9月工业生产曾超预期回升,但10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散发,工业生产也受到冲击。数据显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9月的6.3%回落1.3个百分点。

此前公布的先行指标也显示工业生产的走弱。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

高明告诉《财经》记者,工业生产的回落除了受疫情影响,也受到年末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总体属于常规水平。

从需求端看,消费再次转负。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增速比9月2.5%回落3个百分点。《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市场预期值为1.5%左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团队分析,10月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各地防控再次加严,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大幅下降,10月1日至23日,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3%,环比减少6%;零售、餐饮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业务总量下降。此外,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降幅继续扩大,居住类相关消费继续回落。

投资增速则保持平稳。1月-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比1月-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1月-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增长9.7%,依旧维持在高位。

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6%、14.0%。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7%、27.8%。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在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财政持续发力、项目储备较为充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部分重点行业投资景气度持续偏高、技改投资需求继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和金融支持持续发力等因素推动下,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但房地产投资则继续下探,1月-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1月-9月这一数据为下降8.0%。1月-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

9月底,为稳住房地产市场,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包括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但从10月房地产市场数据来看,政策效果还不明显。

近日,支持房产政策再度加码。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254号文《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了16项举措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在稳房地产进入一个相对胶着的状态下,“金融16条”的推出,信息量巨大,对房地产行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影响至远。总体来看,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的主基调未变,但着眼于控制节奏,最终目标是引导当前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

连平表示,此轮新政涉及短期和中长期的政策,给房地产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2022年末,房企整体融资环境出现了有利的情形,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概率正在下降。购房者信心有望得以修复,在年内剩余时间里房地产市场逐步触底企稳可期。

高明则认为,预计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触底企稳,但是降幅收窄过程将比较长。从以往经验看,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边际调整效果存在滞后效应,预计政策成效显现要到明年5月。

防疫措施优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

2022年还剩最后一个半月,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走势,高明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以及房地产等支持政策的出台,预计接下来经济运行将大幅改善。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在4%左右,全年GDP增速在3.5%-3.8%区间。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预计全年GDP增速在3.5%-4%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为3.5%左右。

对于接下来的宏观政策,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实体经济供需两弱的局面、再度疲软的金融数据、相对温和的CPI、外部加息预期减弱四大因素,意味着四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空间或有望进一步打开。

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认为,为了支持经济复苏,财政政策应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对中小企业开展为期三年的减税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恢复造血能力与活力,进而增加社会就业。

高明则认为,预计接下来的宏观政策以结构性政策为主,将政策重心放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等重点领域。总量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不是重心,且政策空间并不大。“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

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引起广泛关注。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被称为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政策对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核酸检测、外防输入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新政策是针对疫情风险变化的精准调控,尽可能通过管住小网格、小区域、小范围,避免简单操作导致的范围过大,进而拉长防疫战线、延长防疫时间。在上述措施调整下,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的修复和实体消费场景的修复,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财经》记者了解到,“二十条”疫情防控新政发布后,多地开始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4日下午,除了石家庄,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广昌县、吉林省延吉市、安徽省合肥市、上海市等多地都已调整现行的防疫政策,宣布取消或暂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11月14日,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公开表示,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具体行动,绝不是“躺平”、放任不管,也决不是所谓的“全面放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把该管的坚决管住,把该放的放开,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