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奖”揭晓,中交兴路荣膺“年度最佳数智融合创新发展奖”

2022年12月21日 20:55  

本文1994字,约3分钟

近日,由《财经》新媒体及财经商业治理研究院发起主办的第五届“新奖”评选活动正式落幕。其中包括新洞察、新治理、新生态、新消费、元宇宙五大领域,共计16项大奖。值得关注的是,中交兴路凭借其在物流领域数字化融合能力,获评“年度最佳数智融合创新发展奖”。同时,上榜的还有华为、联想控股、众安保险。

在业内看来,中交兴路通过物流科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并充分挖掘数据的业务价值,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利润增长点,驱动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已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智融合”,带来了模式变革和价值增量,将重塑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产业结构,成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引擎。

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实践的积累。

一直以来,中交兴路深耕公路货运数字化,依托全国公路货运相关的“人、车、货、企”物流大数据,构建出物流科技能力平台,打造了一系列智慧化解决方案,不断发展数实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的双重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其多种物流SaaS产品,PaaS云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在政府部门、物流企业、钢铁、煤炭、快消、保险等多个行业。如通过数字化厂区物流协同平台解决方案,中交兴路已服务于山钢、日钢、太钢、河钢、包钢、荣程钢铁等十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和蒙牛等快消企业。以河钢集团为例,解决方案上线后,企业运费平均下降7%,年省运费1.05亿/年,货运车辆平均等货时间从2-3天缩短到6-8小时。

不仅如此,中交兴路运用数字化+产业化能力,为3000余家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在途运输管理服务;与山西、黑龙江、四川等地联合打造网络货运产业园区,带动地方经济;而科技赋能保险营运货车业务同样成效显著,覆盖保前、保中、保后和理赔支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为人保、平安等30余家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仅保中风险干预就可减少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损失数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交兴路紧跟数字经济的步伐,依靠科技力量,参与物流数字化建设,为筑牢发展根基提供支撑,助力数字经济迈向全国扩展期。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亟待加速

物流企业想要谋得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从数字化的深度运营入手。但是,目前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受数字化技术能力薄弱等短板的制约,运营高度依赖人工,效率低,成本高。而今,通过数字化智慧物流,实现了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通过搭建网络货运平台等手段,弭平了数字鸿沟。

西南地区头部物流企业云南智鹰通过中交兴路建设的智能化网络货运平台,搭上了数字化快车,智鹰物流不仅从1.0的无车承运人进阶为2.0的网络货运平台,并且通过中交兴路技术手段,打通了智鹰不同区域间的平台数据流,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订单协同、运单调度、智能派车、司机端、财务报表全流程统一管控,更为智鹰建立了差异化优势,积累了业务扩展的空间和实力。与此同时,还拓宽了业务领域,从原有的水果生鲜运输横向扩展至钢铁、渣土等高净值的大宗货物运输。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500强民企的河南龙成集团,也率先选择了数智融合作为转型突破口。通过中交兴路搭建的网络货运平台,2020年自平台上线不到一年,整合30000+社会运力资源,汽运版块业务收入为7.77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2.73%。

数字化红利还进一步惠及了广大中小微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中交兴路打造了车旺大卡APP,为中小微运输企业、中小车队和广大货车司机,提供“运力、在途、保险、用油、金融、社区”等一站式数字化的生产生活服务,目前覆盖超过900万用户,削减了他们的数字鸿沟。

以科技赋能智慧碳中和

“双碳”目标下,社会经济各领域在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将迎重大变革,而“能源消耗大户”供应链与物流行业也将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物流多场景和供应链多环节的“低碳”实践中,中交兴路推出物流碳感知与碳预测计算在内的智能引擎,物流生态绿色低碳发展

在这背后是中交兴路基于物流数字化底座和多种解决方案矩阵,助力大中型制造企业、干线物流节能减碳。以钢铁企业河钢为例,基于中交兴路大数据优势,对出入厂车辆动态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进厂车辆环保要求,并且在厂区地图中实时展示厂内车辆动态位置,实现厂区可视化管理,解决厂区周边和厂区内部的车辆拥堵,全面提高园区智能化和环保水平。据悉,目前低碳运输比例可达90%,高于国家环保A级绩效80%的标准,扭转了“傻大黑粗”的形象。

关于未来,中交兴路方面表示,将发挥产业数字化基石作用,继续以创新技术和服务能力,不断激活产业上下游,为促进数智融合发展提供持久的驱动力。

《财经》新媒体综编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相关评论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推荐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