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转让项目股权变现、引入AMC(资产管理公司)获百亿纾困资金之后,融创债务重组又有了新的进展。
1月3日,融创中国(01918.HK)和华发股份(600325.SH)同日发布公告称,融创将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与债权转让给华发股份子公司珠海华发,总金额约为35.8亿元。收购完成后,珠海华发将持有标的公司100%的股权,融创则将用该款项偿还标的公司拿地融资(约20.94亿元),并解除相关担保。
“这次不是简单的出售项目,实际上是类似董家渡项目做了一次资产盘活类的融资。因为这个项目是公司和华发合作开发的,所以这次阶段性的股权转让就是为了盘活这个项目,后期还将共同去操盘。”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转后融创并没有失去项目操盘权。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按照同股同权原则设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融创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的开发建设、销售以及后续运营。此外,华发需向标的公司提供缴纳文旅城剩余的地价款63.55亿元,而融创保留了到2025年11月即项目开业当月对出让股权的回购权。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2月末以来,融创已为上海董家渡项目、武汉桃花源、咸阳森屿城等项目引入的华融、东方资产等AMC(资产管理公司)和各大银行融资超200亿元,目前上海董家渡项目融资合作首笔资金完成投放。在这些合作中,融创均是操盘方,并约定其可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
近期为何融创频频与合作方达成合作?记者注意到,在融创官宣的上述融资合作中,均提及深圳、上海、郑州市等地政府的参与协调。另外,注资融创咸阳森屿城项目的陕西金资属于地方国资,也是国内首笔地方AMC对地产项目纾困的落地。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介绍称,目前项目获得融资或盘活的机会,仍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主要因为政府有解决停建与烂尾项目的内在动力,作为行业监管方有义务推动项目重组为地方经济发展、就业等作出贡献。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获得政府支持是项目盘活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待行业恢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或可逐渐从前台主导转入背后监督。
此外,柏文喜进一步表示,合作双方能够接受如此交易条款,还有合作方多为融资方与财务投资者,并不想深介入项目操盘与运营的原因,且也认可融创的操盘能力。对于操盘能力较强和资产较优的出险房企,可推广并借鉴此类模式。
“融创等部分出险房企在不少项目上缺失的是流动性能力而不是开发建设能力。所以在“保交楼”大前提下,融创可以以此条款获得融资并回笼被困资金。“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也表示,不过合作也意味着利益的分配和取舍,合作公司投入资金、人力、物力仍需要有合理的利益空间,也需要注意规避自身风险。
在引入AMC和合作房企为存量资产盘活进行融资的同时,1月4日融创还公布了总计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的消息,这将缓解融创未来3至4年的流动性压力。而就在此前不久,融创还推出了境外债务重组框架,以及配股计划。
在“金融16条”和“三支箭”等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后,近期包括世茂股份、华夏幸福、金科等出险房企也均公布了股权融资的方案,另外成都太古里、恒大深圳总部等也传来了转让成功的好消息。那么未来出险房企优质资产盘活速度是否将加快,企业将转危为安?
在肖云祥看来,现如今房企融资端逐渐回暖,收购资金到位情况及收购审核环境向好,部分项目将会加快盘活。另外,柏文喜表示,目前出险房企的政策环境已实现了根本性好转,但在市场回暖和销售复苏之前还难言转危为安。房企需将企业运营的核心转为企业现金流的改善与流动性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并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加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