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作者 | 《财经》记者 李莹 叶徐彤 实习生 王莘莘 编辑 | 余乐  

2023年01月20日 16:35  

本文5578字,约8分钟

岗位少了,毕业生多了,本科生的简历往往会被系统自动筛掉

投出去两百多份简历都没听到回音,小孟陷入了自我怀疑:我一个211的高材生,怎么就找不到工作呢?

小孟是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23届的本科生,如今正在面临着毕业季。从九月中旬起,小孟就开始四处投简历,仅10月份就投出去一百多份,但毫无收获。“我也不考研、不考公的,要是再找不着工作,真的就很挫败。” 小孟说。

小孟10月的简历投递记录/受访者供图

同样经历了秋招的中山大学金融系本科生文柯告诉我们,她的秋招之路也很是艰难,本来信心满满冲着互联网大厂的产品岗去的,最后却只拿到一个小厂的运营岗offer。

“最初我也觉得自己985本科,不至于这样,但结果就是‘至于’。”文柯觉得,自己这简历放到上一年都不至于沦为这样,“可能过了一年,世界就大变样了。”

秋招是一年当中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参与的企业多,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多,一般会从七八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所以,不管是对于找工作的应届生,还是招聘的企业来说,这几个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和时间窗口。

正因如此,小孟和文柯对于秋招的严峻形势才如此紧张。相比于硕博生,作为本科生的她们压力更甚。“我参加了好几个群面,有美的、强生这些公司。同组的都是研究生,每一个都很厉害,都特能说。”小孟则感觉自己夹在中间,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硕士生淼淼精准捕捉到了小孟们的困境:“感觉开始秋招就‘人均硕士’,偶尔群面遇见个本科生,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无助。”

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秋招本科生变少了,面试中处处是硕士。那么,本科生还能找到工作吗?

本科生闯秋招,人数少难度大

应届硕士毕业生王念说,在她参加的所有群面中,同台竞技的基本都是硕士学历起步,本科生数量仅有个位数。公司HR(人力)拉的候选人群聊里也基本上都是211、海外高校毕业的硕士生。

四川农业大学的应届本科生阿菁在每一场小组面试中,学历都是垫底的 “到了自我介绍环节,会下意识有一点点自卑,感觉跟大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她刻意忘掉竞争者的背景,以避免自己可能出现不自然的尴尬表现。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本科生招生431.3万人,以上生源计为2023年毕业。除去少数的特殊情况,这些人要么本科毕业就业,要么读研或者留学。

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74万,此外,华图教育统计的2023国考报名人数也超过250万。从考研、考公两大出路的报名人数可以推断,大多数本科生都选择了考研或者考公,还有不少人两手抓。

前段时间,小孟参加了学院的就业宣讲会。会上就业老师表示,截止10月份,他们学院应届生(本科生+研究生)签三方协议的人数,只有上一年的四分之一。她11月17号去找就业指导老师拿三方协议时得知,拥有几百号本科生的整个学院,算上她只有两个人拿了三方。

秋招难见本科生,一方面是直接出来找工作的本科生少了,另一方面则是秋招中本科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大了。

秋招结束,小孟复盘了一下自己整体的求职情况,投出去206份简历,得到回复的不到60个,简历回复率在20-30%之间。好不容易得到一些面试机会,也大都以失败告终。

跨专业找工作的文柯就更惨了。虽然学了四年金融,但她却并不想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了。“要想在金融领域拿到比较好的机会,我就必须要考研,去清北复交。”文柯不太喜欢读书,也更想早点挣钱,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

从2022年三月份决定转互联网开始,她就“卷”起了大厂实习,先后去了腾讯、百度、美团三家互联网大厂,从事不同方向的产品岗实习。但即便拿着这样一份铺满大厂实习经历的简历,她的简历通过率也不到10%。

“我拿到了七家公司的面试邀约,有至少五家都是在最后的HR面挂掉,真的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文柯说到。她认为,公司的简历池子太深,即便过了最后一轮面试,到最后横向比着比着也就没了。

简历池困住本科生

面对2023届秋招的严峻形势,文柯分析说自己985本的简历是没什么竞争力的。“很多公司在简历阶段就把本科生给筛掉了。”

某上市地产公司HR陶笠的回应证实了文柯的部分猜测。

“我们的系统基本上就把本科生都自动筛掉了,到我面前的都是硕士为主。”陶笠对我们表示。他所指的系统,即自动化辅助人工处理招聘工作的系统,大公司通常都有配备。

孔凡(小红书ID@人模狗样孔老师)是阿里巴巴推荐算法相关业务的主管,参与了2023届秋招的相关业务面试,他向我们阐述了简历筛选的具体过程。

2023届秋招,阿里收到的简历数量级在10万。这超过10万份的简历,都在一个公有的池子里。“假设说这10万份简历对应着不同部门共100多个各种细分的岗位,这时系统会根据应聘者简历中的意向业务、职能,将简历流向各事业部的池子,经过层层筛选,到我们业务部门池子里的简历可能就不到1万份了。”

即便是数量大为缩减,上万份的简历还是无法直接由招聘人员筛检。这时他们会用内部系统,根据学校、学历、相关工作经历等标注的等级和分档再次筛选简历。“可以理解为一级二级三级这样子,我们会先选第一档,就这样来限制层层的筛选条件。”

一番系统筛选下来,最终能被“真人”看到的简历池就只有几百份了。“我们会不断去设置门槛,直到把我们看到的简历缩减到一个量级,比如我永远只取前200。”

在简历池系统的限定条件筛选下,本科生的简历很大可能在第一层筛选时就被卡掉。孔凡表示,本科生们之所以感觉到自己没机会了,是因为所有的团队几乎都像他们这样来筛选,“可能压根都入不了我们的简历池子,连笔试机会都没有。”孔凡说,他们的目的是招到需要的人,而不是给每一个求职者公平的对待。

没能被业务团队最终筛选的简历,宿命只有一个:在池子里泡着。即便是小公司的小池子,本科生也有被拒之门外的可能。

林声是上海一家芯片公司的HR。该企业员工规模为两三百人,这次秋招共提供了20多个研发岗位,但收到的简历数量却是上一年年的五六倍之多。因为行业和岗位的特殊性质,他们对于应聘者的学历有要求,需要硕士起步。虽然本科生也有投递简历,但应聘这样的岗位几乎不会过简历关。

另一位小公司的HR也表示,这届秋招的候选人太多,“硕士生都招不过来,本科生就不太考虑了。”

孔凡告诉我们,本科生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但本科生的条件一定是更高的。“研究生我可能放宽到985,但本科生的话我就只选清北或者清北复交。”

显然,本科生在校招中面临着比硕博生更加严苛的筛选条件。

秋招的企业方市场

2023届秋招中的本科生算是碰上了“地狱难度”,等待回复的时间被不断拉长。筛简历、一面、二面、三面,关关难过。就同他们的简历一样,在公司简历池中泡着的同时,等待“或许会被捞”的那一刻。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就在于这届秋招企业的话语权空前加重。

这样的情况,林声将其描述为“属于企业的市场”。“在秋招的求职市场,企业是需求方,学生是供给方,现在市场上供给量是巨大的,对企业来说比较有利。”

林声所提到的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商品价格变动的重要逻辑,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方整体对于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是下降的。

陶笠所在的地产公司就因为现金流紧张而暂停了秋招,这也是公司多年来第一次停止校招。他们公司并非个例。“绝大多数民营地产公司都不招了。停招还算可以了,有些公司不招是因为破产倒闭了。”

孔凡告诉我们,往年秋招,阿里的招聘比例能达到现有人数的15-20%,也就是说100人的团队,可以释放15-20个新岗位。但是2023届的秋招,这个比例控制在了5%-10%。

孔凡解释,招聘名额收缩主要是因为业务在收缩,“以前那些大力招人的创新业务,现在很少或者干脆不去投入了。”此外还有存量上的竞争,一些被裁掉的老员工可能会内部转岗到其他部门,占用一部分招聘名额。

从自己业务端的感受来说,孔凡认为现在其实是不存在这么多用人需求的,现有的员工已经差不多达到了饱和的状态。“我招这些人,明年我可能会裁掉一批人,完成换血。”他表示,反正公司每年都会进行校招,他就挑一批有潜力的,完成团队的更迭,让团队变得更好。

“本质上还是供给太大了,优秀的学生太多了。”孔凡说到。

本科生也有优势

尽管求职难度剧增,这些本科生仍然选择直接找工作而不继续考研。

9月份之前,小娜还一直在准备考研,不过在家人的启发之下,小娜发现高薪工作也并非是她想象中的“唯学历论”,于是就准备找工作试试。而阿菁则是在大三就确定了自己不会考研,对她来说,研究生期间要做的科研她并不感兴趣,“不想仅为了一个文凭读研”。即使父母的不理解给了她很大压力,阿菁还是坚持选择就业,希望趁年轻在工作领域中拼一拼,能有更快的发展。

相比读研后再工作,本科生直接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陶笠说,早点参加工作,职场素质优秀的人就能早出头。

就如一个网络段子所言,“读了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发现面试官是本科同学。”对于一些重视实操的岗位,提早积累工作经验而不是花费时间考研和读研,对职业发展的帮助也许会更显著。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胡深认为,硕士应届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进入职场的第一环节:可选择的工作机会更多,起薪也通常比本科生更高。但是,公司在评估一个员工是否晋升时,更关注的会是工作表现而非学历。学历只是标签,决定一个人未来职场发展空间的始终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工作素质。

事实上,如果眼睛不是只盯着大厂、名企的热门岗位,本科生还是有不少机会的。

陶笠举例说,不同公司和行业的特性不一样,招聘标准也不同,比如制造业公司基本就面向本科生大规模招聘。

林声所在的芯片公司就有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岗位,本科生同样能胜任。2023届秋招中,林声收到的简历大约有80%为硕士生,20%为本科生。而从最终发出的offer看,本科生占30%-40%,硕士生占60%-70%,本科生的通过率还更高一些。

那么,本科生该如何在激烈的秋招中脱颖而出呢?

作为用人方,孔凡表示,实习经历是所有考察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如果候选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就无法和面试官同频交流。其他的考察方面则是“一部分看他已有的成果,另一部分通过现场各种灵活的方式考察他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等。”

阿菁庆幸道,“本科阶段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去实习了一段时间”。阿菁在一家小公司实习过,积累的项目经验让她能和面试官侃侃而谈。身边朋友都还没拿到offer,而她在11月集中拿到了三个不错的offer。

阿菁认为,她作为本科生的优势是性价比更高。本科生的薪资范围通常比研究生低,如果在面试中展现出相对优秀的素质,“公司选择我的概率,可能会优先于选择一个跟我面试表现差不多的研究生”。

最终,阿菁应聘上了理想的运营岗工作,对于薪资和发展前景各方面都很满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阿菁说。

拿到500强公司offer的小娜,作为本科生的幸运儿,给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多投”。只要过了简历那一关,就有希望。

小孟最初只有一份简历,随着面试经验越来越多,一点点精细化打磨和包装,这份简历逐渐衍生出很多版本。她一共准备了四个版本的简历:一份面向采购岗、一份面向质量方向、一份是业务销售,还有一份英文简历,用来投外企。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经历侧重点。

“到后期我已经把自己的简历内容烂熟于心,可以详略得当地向面试官展现出来,被问到一些没见过、没准备过的问题,也可以灵活应对。”小孟说,她甚至在介绍自己简历的时候先挖一个“坑”,让面试官听完会对“坑”里的事情感兴趣,“这个‘坑’里的东西我都是反复练习好的,可以表达得很完美。”

校园招聘会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机会,小孟最终接下的offer就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拿到的。

据小孟介绍,学校的这种招聘会在招聘流程上会更加高效,他们通过小程序“毕业生”就可以看到招聘的岗位,点击岗位后面的按钮就可以投简历、排队面试。“当场就可以排队面试,相当于略过了简历筛选关。排到之后就会有弹窗告诉你,‘hr正在接入’。”

在充分的准备下,小孟作为一名本科生的秋招之旅,也算收获了一个圆满结局。

小孟为秋招面试准备的资料/受访者供图

在学校签三方的小程序里,有几个关于秋招难度的问题,文柯全部选了“非常难”。她对于现在自己拿到的offer并不满意,下一年春招,她还要继续看看机会。

尽管如此,文柯依然觉得,只要给了她面试机会,她就有信心、有能力走到最后。

她还说,即便找不到工作,也不要过度内向归因。“我们都很棒。”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