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娣:不确定性下的韧性生长

2023年02月03日 12:15  

本文5940字,约8分钟

“所有成功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拥有超于商业的梦想。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商业的梦想,因而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产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2月23日,国寿股权投资公司管委会主任张蕾娣在“2022《财经》跨年演讲:新商业·大家说”上以“不确定性下的韧性生长”为题带来了分享。

国寿股权投资公司管委会主任 张蕾娣

张蕾娣首先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的十字路口。”世界发展潮流、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的商业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多变的环境下,她认为“我们越来越发现韧性生长,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如何才能够具备韧性生长的能力”这一问题,张蕾娣总结出四个方面。首先是底线思维能力,“第一个层面我想是思维的韧性,是思维建立底线思维甚至是极限思维的能力。”第二是经营的韧性,“经营的韧性首先要求企业有能够经历逆境的能力,能够把每一次危机转化成机会。”第三是文化的韧性,“在文化的韧性之中,我想特别强调使命感与责任感。”第四是组织的韧性,“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充满弹力和张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灵活应对。”

最后张蕾娣特别强调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如何打造一个更高效,打造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有灵活性,更有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对于很多企业未来成长,增强企业韧性将会至关重要。”并且她相信商业治理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够回应这个时代的关切,也是今天很多企业所自身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张蕾娣: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在岁末之际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跨年感受。过去一年或者过去三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不容易。三年以前我们以为疫情可以很快结束,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面临疫情的考验。三年以前我们以为这场疫情只不过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可是在这三年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一场看似偶然的公共卫生危机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三年的时间放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一晃而过,但是三年的时间也可以沧海桑田,三年时间过去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事情变了,世界变了。过去我们笃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相信地球是平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可是今天我们发现,逆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汹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正在终结从80、90年代以来全世界第二次的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变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有了越来越高的容忍度。我们不再指望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我们开始讨论5%的GDP的增长目标是不是能够很好实现。我们过往相信的很多商业模式今天似乎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过去十多年间,依托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建立起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天似乎也走到了瓶颈。

我们社会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正在从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年人,似乎正在加速跑步进入到一个重度老龄化的社会。我看到一个最新的数据,到2035年我们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在整个社会人口中的比例占比会超过30%,这意味着每十个人当中就会有三个老龄人,每三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这样的情景看起来非常可怕,但是它正加速来到我们的面前。

无论是创业做企业的经营,还是我们做金融的投资,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的预期,我们可以做出理性的决策,正确的判断。但是我想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所有的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当所有这些量变叠加成质变,我想所有的人可能都和我一样感受到。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动荡的变化。

在过去三年之中也给了我们非常独特的视角,去看到很多人和事,看到很多行业的变迁,看到很多企业的沉浮。在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环境当中,我们越来越发现韧性生长,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才能够具备韧性生长的能力?我想无论对于一个个体还是对于一个企业,具备韧性生长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去应对。当阳光雨露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更快地获取生长的力量。所以如何获取韧性生长的能力,在今天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和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变得尤为重要。

基于我们过去三年对于很多企业的观察,我想有四个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个层面我想是思维的韧性,是思维建立底线思维甚至是极限思维的能力。我们是从事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经常有一句话叫“牢牢守住风险底线”。金融工作是管理风险,所以风险看起来是司空平常的事情,我们企业每一天都在和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打交道,看起来也司空见惯。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过去三年剧烈变化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风险,为我们的企业经营,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所带来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胜过于以前。在之前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风险,带给企业的考验是企业的发展速度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财务报表好一点还是坏一点,但今天我们面临很多风险是生与死的考验。

在这样环境之中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风险的环境。过去这一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非常难熬的一年。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增长压力,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二级市场异常低迷,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非常艰难。所以过去这一年很多企业都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大洋彼岸,我们看到很多科技创新公司开始走下神坛,开始经历着裁员、业务转型的痛苦。我们所熟知的软银,因为重仓了非常多的科技创新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

回到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很多缺乏自信和造血能力的企业来讲,我想今年可能会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年关。所以我们要去思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何评估我们自身的风险。企业家永远都是乐观主义者,乐观永远都是值得鼓励的美德。但是我想在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我们的防守,我们要知道我们风险底线在哪里,我们要知道我们生死的边界在哪里。唯有客观、理性,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才能够真正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我们为最好的结果而努力,但是我们同时也为最坏的情形做好打算。

除了具备风险底线思维的能力,我想过去三年还教会了我们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要有极限思维的能力。因为在这过去三年之中发生了很多我们觉得我们过往不曾预期,无法相信和无法想象的事情,却非常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无论对我们个体还是对我们企业所带来的颠覆性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在讨论很多极端情形,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假设,它是一个非常可能变成的现实。因此对于今天处在一个强烈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中的个体和企业来讲,我想我们都有必要思考我们所面临的极端情形是什么?当这种极端情形真正发生的时候,有哪些东西是别人拿不走,我们自己可以赖以生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去抵御一切外在的风险,能够迎接挑战。

我想极限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无论对一个企业来讲还是对个体来讲都非常的重要。所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层面,思维韧性。

第二个层面我想讲的是经营的韧性。经营的韧性首先要求企业有能够经历逆境的能力,能够把每一次危机转化成机会。有一个企业家跟我讲,在过去三年之中,前两年苦苦支撑没有裁员。但是过去的2022年实在是挑战太大,所以创始人忍痛在一周之内裁员了20%。一方面是面对生死考验时候极速瘦身,削减自己的团队。另外一方面,是当外部的增长环境没有像之前预想这么好的时候,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在提升企业内功的建设,聚焦在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经过一年努力全年公司不仅实现了正向的业务的增长,而且还非常艰难地实现了业务经营层面的扭亏为盈。即使是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这样的目标要想实现可能都非常困难。三流的企业永远都在抱怨和解释疫情到底给我们带来多么坏的影响,二流的企业永远在思考我怎么把这些影响和不利的冲击尽可能减缓,但是一流企业真正能把危机变成机会。或者说得更通俗一点,我认为一流企业具备一点能力,那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

经营的韧性不仅体现在我们能够抵御寒风,抵御逆境,同时还有把握顺境,和在顺境来临时快速反弹的能力。很多人可能会讲,说难道适应顺境也是一种能力吗?我想适应顺境也是一种能力。我们投资了很多医疗健康企业。在过去这三年之中,医疗健康的很多领域可能是在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受到疫情的带动,而带来相对超常规业务增长机会的行业。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这样的过程之中都能够把握住机会。当机会来的时候,有的企业迟疑犹豫,但是业务机会稍纵即逝。

还有的企业虽然看到了机会,但是没有办法调整自己按部就班的节奏。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机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夺走。而真正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的企业,一定能敏锐发现,果断地决策,高效地执行。

同样,疫情总会终结,我们会迎来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在期待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能够实现快速的报复式增长。但是我同样相信,一定不是所有企业在后疫情时代都能够实现报复性增长。因为我们会发现有的企业在疫情和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重压之下会积聚更多的能力。就像弹簧一样反弹的时候会实现一个更强有力的反弹。但是有一些企业却在压力和逆境之中失去了前进的能量。

所以具备经营的韧性,能够适应逆境,把握顺境的机会,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讲同样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把我们面临人生中的挑战变成机会。把每一次挑战变成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这是第二个层面,经营的韧性。

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的韧性。在文化的韧性之中,我想特别强调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果我们问一个企业你的企业有没有愿景和使命?我想几乎所有企业都会讲我们有愿景和使命。但是这些愿景和使命只是冰冷的文字,还是能够成为凝结企业力量的灵魂?我想在不同的企业之中有非常大的差别。

我们经常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信仰从井冈山走到了西柏坡,今天也是靠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在带领我们开创一个新时代。对于政党如此、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今天全世界都在讨论ESG的投资,EGS的理念,希望每一个企业的个体能够成为更好的社会公民。社会责任不是一句空话,社会责任是非常实实在在存在的。体现在你对客户、对股东、对合作伙伴、对自身员工的每一个细节上。

我们也在从事投资过程中有幸看到了非常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有一个发现,所有成功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拥有超越商业的梦想。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商业的梦想,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产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实现了更大的商业成功,或者说商业成功成了更加自然而然的结果。

所以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我们都希望大家主动赋予你的企业更多使命感和责任感。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企业找到新的方向,也能够在危机和困境之中成为凝结团队的力量。人都是需要精神的,企业也需要精神,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企业,一定会让他的员工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这个团队有更大的凝聚力和爆发力。

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洪流之中,在国家战略的版图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机会。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也是同样如此,每一个个体可能都是时代中的一粒沙,但是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是第三个层面,文化的韧性。

最后是组织的韧性。任何一个具备韧性生长的企业一定是有一个韧性的组织。在有韧性的组织当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第一个方面是要打造一个有弹性和有活力的组织。今天市场快速的变化,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会出现。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出非常长期的关于业务的具体决策。

当面临剧烈变化的时候,需要的是我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高效地应用,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市场外部的变化,而这仅仅依靠大脑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整个企业像一个机体一样,每一个四肢能够敏锐感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并且把这些敏锐信号反馈到大脑中枢,由大脑中枢基于充分信息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同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关键的部位,还能够协调高效一致地去活动。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能充满弹力和张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灵活应对。

除了这个以外还想强调一点,良好的公司治理。在今年的下半年我们针对几十家企业做了一项调研。这些企业的规模从收入为零到收入百亿以上,我们邀请所有企业对于自身在五个维度,二十个指标进行自我评分。这二十个指标涵盖了从企业的战略、文化、组织、体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一个重要发现,如果我们整体来看,大家普遍对于企业自身的战略、产品、服务、客户有着相当的信心,有着对自己很高的评价。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反倒对自我评价相对很低,这些是什么呢?是公司治理,是决策体系,是内控机制,是企业责任。    所以这个调研也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和视角。看到我们今天中国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在自身发展过程当中,在整个公司治理体系以及相关的体系建设方面确确实实存在一些困惑。

我看到今天财经跨年演讲议程的最后,要在财经下面打造一个商业治理研究院。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的时代,商业治理研究院的成立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回应这个时代的关切,我想也是今天很多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所以如何打造一个更高效、更开放、更包容,更有灵活性、更有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对于很多企业未来成长,增强企业韧性将会至关重要。所以这就是我想讲,思维的韧性,经营的韧性,文化的韧性和组织的韧性,共同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个体韧性生长的能力。

商业的大潮永不停息,商业的智慧永不枯竭。无论我们今天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想我们永远都会有出色的企业家、卓越的企业家,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够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所以当我们在迎接这个新年,同时也是在迎接一个充满更大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的时候,我们同样是满怀信心。只要我们能够具备这样韧性生长的能力,我相信我们能够主动拥抱,而且能够主动去应对,也能够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创造出更大的商业的辉煌。

谢谢大家!

由《财经》新媒体主办的“2022《财经》跨年演讲:新商业·大家说”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新征程 新格局”,邀各界“大家”共话新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