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撑起《中国奇谭》

作者 | 《财经》实习生 李雪雪 编辑 | 余乐  

2023年02月07日 19:03  

本文3946字,约6分钟

职场PUA、城镇化、身份认同、乡土眷恋……每个人都能找到“戳”中自己的那个点

“无数打工人为之破防。”

这一说法源于2023年1月《中国奇谭》播出时网友的评论。

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与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包括8个独立的故事,自1月1日上线以来,《中国奇谭》迅速以“自来水”式口碑出圈,席卷全网。截至发稿,该剧更新6集,播放量已突破1.6亿,数次冲上微博热搜。

《中国奇谭》获得主流市场的肯定,根本在于抓住了“小镇青年”们的迷茫状态。这部剧虽然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妖”为题材,但故事底色则更多基于现当代生活:职场PUA、城镇化、身份认同、乡土眷恋……每个人都能找到“戳”中自己的那个点。

从三线城市来到北京的欣宜最早在抖音看到了《中国奇谭》的讨论。在她眼中,剧中的浪浪山“就像家乡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回来”。欣宜觉得,不只是打工人,所有“不上不下”的小镇青年都能从剧中看到自己。

作为口碑与流量双爆的剧集,《中国奇谭》意味着中国动画对原有受众人群的突破;“小而美”的短片形式也能够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探索更多艺术形式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奇谭》的商业变现能力锋芒初露,春节期间,上影元文化的文创产品销售总额增长45%;企查查APP显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也已注册“小妖怪的夏天”商标,其分类包括健身器材、服装鞋帽、教育娱乐。

优秀IP对内容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爆火必然伴随偶然性的危险。百度指数显示,《中国奇谭》搜索顶峰位于1月11日-1月15日,春节过后,伴随热度渐退,相关讨论回归理性。该剧豆瓣评分从9.9跌至9.3分,褒贬不一的评论也渐次出现。

“国漫崛起”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作为B站国创动画的实验品之一,由小镇青年们的共情引爆的《中国奇谭》,其效应是否真正能够持久,还有待时间检验。

属于小镇青年的现代寓言

如果没有第一集,《中国奇谭》还会叫好又叫座吗?

可能不会。

固然,《中国奇谭》凭借其干净清新的中国传统画风,以及摆脱了刻板训诫的成熟叙事,让人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全新可能。但是,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作为一部让几乎所有普通人产生共情的现代寓言,其故事内核才是真正引爆《中国奇谭》关注度的制胜法宝。

当所有中国人都足够熟悉的《西游记》,主体视角从唐僧师徒变为浪浪山里的小妖,原本一路高歌的英雄神话立马真实起来:

你在公司开早会,听见直系领导画的大饼,说上面有个新需求:吃唐僧肉。赶需求的过程中,单位的无数次内耗让你想过逃离这一切,但你不知道往哪走,回到家,妈妈对你说:“别瞎想,能有个活儿干就不错了。”最终,你决定投奔唐僧师徒,却差点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

在动画的20分钟里,我们轻易就能体会到数种当代年轻人最为常见的拉扯:横着看,有“家乡”与“外面”的深堑;竖着看,有来自职场的挤压;回到家庭,身后还背负着亲人的期望。

经受这些拉扯的核心人群正是小镇青年。和住在浪浪山的小猪妖一样,小镇青年们也处于不上不下的结构夹缝之中:向上流动到更大的都市,退而就近小城或乡村。

在短视频平台上,“浪浪山”的词条迅速流行起来。很难对“浪浪山”进行边界明确的定义,有人将其解读为走不出的家乡,有人认为是看不到尽头的职场内耗,也有网友认为,浪浪山是“自认平凡”给人带来的痛苦,以前努力学习就能带来回报,长大才发现自己不是齐天大圣,只是一只会被直系领导用来刷锅的小猪妖。

在B站,第一集里出现最多的弹幕之一是“家里顶梁柱,社会边角料”。家内与外部世界的经验并不互通,在小猪妖的妈妈眼里,儿子是祖宗三代出的唯一人才。她无法得知更多情况,只能告诉儿子多喝水,以及“早日跟着领导好好修炼成精”。

家人的爱温柔却沉重,在抖音博主“酷酷的鹿Ave”获得点赞74万的视频中,她写道:“我们的浪浪山,是不敢跨出的稳定,走不出的小城,离不开的孩子和螺丝钉一样的生活”。

《小妖怪的夏天》成功复现了“小镇青年”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碰壁与留在故土的焦虑相互冲击带来的迷茫与无力感,乃至那种没有终点,“什么都抓不住”的紧张状态。无论留在家乡还是漂在一线,大部分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身处动画还是现实,人总需要一条救赎的路径。《中国奇谭》提供了一个稍显无奈的温情结局:齐天大圣没有真的打死小猪妖,还给它留下了三根保命毫毛。故事突然从成人寓言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结构:从县乡小城走出来的孩子经历捶打与迷茫,尽管最终只能做个普通人,却坚持做好人,最后得到了好报。

动画故事可以寄希望于齐天大圣,塑造“好人有好报”的经典结局;但回归到现实生活,许多年轻人会选择“留在小镇”。在浪浪山相关的视频里,排名第一的热评是:“如果有编制,我愿意一辈子留在浪浪山。”与“浪浪山外还是山”的云山雾罩相比,寻求确定性与安稳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更为主流的解法。

爆火之后,小镇青年还买账吗?

第一集播出后,《中国奇谭》其他剧集的出圈程度逐渐走弱。欣宜告诉我们,身边朋友们大多因为第一集带来的共鸣“入坑”,接下来的剧集对他们而言,“知道是好片子,但没太多兴趣看。”第一集为《中国奇谭》吸纳的人群,很难真正转化为这部动画的长期受众。

相比第一集的直击大众,接下来的剧集则有着更为明显的作者色彩。第三集《林林》的导演将其诠释为身份认同的故事,狼女林林希望融入人类村落,却最终跌落深渊。故事结尾,当年的人类小孩长大,扛起锄头与记忆中的狼女隔河相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农耕文明对远古的怀想。

第三集《林林》剧照

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则由民俗、地方神和无数真实的农村意象,包裹起一片中原的温润故土。90年代,城市文明加速驶进农村,带走了原先的传说、神仙、影子和狗,田园诗般的岗刘村也在河边的摔炮声中开始消散。

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剧照

同样是对“碰撞”的描述,与《小妖怪的夏天》相比,上述两集更偏重对过去的感怀,第二集《鹅鹅鹅》则着墨于“缘聚缘散”的东方哲思,带给观众的共情力度势必弱于第一集。

总制片人张圣晏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的采访中也提到,将《小妖怪的夏天》放在第一集,门槛不会太高。从网友讨论也可看出,第一集舆论点主要集中于“浪浪山”故事对自身的投射,而第二集的出圈讨论则多为狐妖、兔妖仿妆和各种CP、二创。

小红书上的狐妖仿妆。来源:小红书用户@花蛤酱、@泽光君

毕竟“小镇青年”们最为在意的,不是田园诗般的乡愁,而是当下的焦虑与出路。《中国奇谭》的热度能否延续,尚是未知数。

《中国奇谭》能走出自己的小镇吗?

爆火之后,长期化的IP运营无疑是可见的未来。1月13日,上影集团官方发布公告,称将成立专属IP运营公司,探索中国大IP开发路径,“把《中国奇谭》打造成一个‘IP宇宙’”。

上美影厂官方出品的周边

这部动画不但引起了普通打工人的共情,还对动画创作边界进行了多元的尝试。相对较低的资本干预程度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实验空间,如果《中国奇谭》变成IP,快速落回到动画工业中的“国创”语境,我们或许会看到熟悉的IP开发产业链:广告、用户付费、IP授权,内容生产从文创衍生到大电影、线下场景融合……

《狐妖小红娘》与全家便利店的合作

在过去一整年里,爱奇艺、优酷、腾讯、B站四家平台共上新国创作品210部;全国通过备案的网络动画市场共有222部。国创动画已经成为新的IP价值放大器,也为各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增长点。

但是,小猪妖、狐狸书生与林林们,真的做好被做成盲盒、在广告灯牌上露出的准备了吗?

在原有作品不够丰满的情况下,快速的商业化无疑有让《中国奇谭》原有的批判与共情遭到消解的危险。真正的“中国动画”不是化约而成的“国风”符号,也不是资本市场对年轻人喜好的空泛想象。

近些年,从动画创作者到资方、受众,无不在试图创造或是证明动画创作中的中国特色。从《大鱼海棠》《哪吒:魔童降世》到《白蛇:缘起》,在甚嚣尘上的“国风”中,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形式特色。《中国奇谭》让人看到了我们过渡到故事内核“中国特色”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当中国动画度过了“证明特色”的阶段,面临出海传播,我们又将如何平衡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扔掉刻板印象的“国风”束缚,突破“自证身份”的藩篱,让创作能够依托现代中国的土壤自然生长,才能够传达出更富自信力的作品。

希望走向更为广阔、成熟市场的《中国奇谭》,同样像一名住在的浪浪山的小镇青年。它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如何保护好这颗种子,让它继续成长,真正走出浪浪山?这是一条充满诱惑与危险的道路,更是至关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