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海天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姜海天介绍,青岛产业基础深厚、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2022年以来,青岛市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青岛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分别高于中国、山东省0.8和0.9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1%,高于山东省1.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青岛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
2022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全力以赴抓增量、优存量,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持续强化招大引强,拓展增量求突破。推进计划投资2700多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金能化学等项目签约落地;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开工;北汽制造、京东方、融合光电等项目投产;奇瑞、歌尔等60个增量项目纳统,净增产值98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持续强化育苗倍增,深挖存量上规模。深入实施“倍增”工程,百户倍增企业实现产值增长15.1%,增长贡献率接近65%。深入实施“育苗”工程,推动606家企业升规纳统,重点培育的38家制造业“新金花”企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助企纾困解难题。扛牢防疫物资储备供应保障责任,完善纾困帮扶机制,协调各方资源为企业解决困难诉求1840项。
全力以赴抓创新、强基础,企业活力显著增强
坚持技改提质增效。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66个,入选省重点导向目录70个,入选省十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优秀案例2个。
打造协同创新载体。揭榜首批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重点项目35个,高水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7家,居全省首位。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140项,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38种首台套装备。新增全国质量标杆4项,居同类城市首位。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各8家,均居全省首位。
全力以赴抓产业、提能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坚持集群发展。“一链一策”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市区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全省首个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等专项政策,入库培育重点企业161家,公布首批链主企业47家。
坚持集聚发展。“一园一业”规划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虚拟现实产业园率先挂牌,编制完成绿色低碳新材料、精密仪器仪表、人工智能等产业园规划。3个产业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坚持集约发展。完成8779户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考核,落实差异化要素配置政策。新增省级绿色工厂8家,2家能效“领跑者”经验获工信部推广。
全力以赴抓赋能、促转型,两化融合保持引领
发力数字产业化。新增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和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5个。2022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发力产业数字化。打造“一超多专”平台,新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15个,卡奥斯四度问鼎全国双跨平台榜首。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14个,居同类城市首位。海尔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全国42个、全省4个“灯塔工厂”中,青岛占3席;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3家,占全国10%、居全国首位。
发力数字新基建。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幅优化网间通信效能;新建5G基站1万个、总数突破3万个,网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力以赴抓改革、建生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政策供给。制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拨付市级专项资金超17亿元。搭建金企对接平台,实施“白名单”制度,为446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329亿元。
创新品牌培育。推动以人大决定形式设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品牌日,举办活动70余场,拉动企业增收超过7亿元。推出“工赋青岛”等融媒体栏目14期,打造城市级品牌传播IP,获批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创新供需对接。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开通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系列专场对接,促成一批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达成合作。举办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等高端展会,助力企业扩大市场。
2023年继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市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化提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增量提升行动,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
深挖培育增长潜力,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力争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聚焦招引谋增量。编制产业链精准招商指导目录,加快推动青岛石化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国橡中心、金能化学等项目开工,中科曙光、潍柴智慧重工等项目竣工。
聚焦存量谋增量。深化“育苗”“倍增”工程,持续推动企业升规纳统,加快“新金花”企业培育,力争百家倍增企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聚焦效益谋增量。全面落实资金扶持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机制,争创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力争亩产效益指标争先进位。
实施创新强基行动,充分释放企业内生动力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以上,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0家以上、首台套25种以上。
高层次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高效率推进创新应用。发布企业创新产品100个左右,编制精品装备和重点工业品目录,举办系列高端展会,开展“青岛名牌神州行”活动。
实施建群强链行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一链一策”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开展重点企业入库培育和“链主”企业认定,依托“链万企”平台,支持链主企业“链资源、链需求、链平台”,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痛点。
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健全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机制,统筹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
强化产业集群提升。完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验收,加快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实施数字赋能行动,纵深推进两化融合发展
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提升一超多专平台体系。推动卡奥斯牵头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新上线平台10家,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1000家以上。
筑牢数字产业底座。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二期,培育3个数字经济园区。新建5G基站3500个,争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制造业始终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与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一道,再创制造业发展新辉煌,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姜海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