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失联配合调查,华兴资本股价反弹近半

作者 | 《财经》记者 冯奕莹 王颖 编辑 | 杨秀红  

2023年02月27日 21:29  

本文3662字,约5分钟

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失联,在创投圈引发震动,公司最新证实,包凡目前正配合中国有关机关的调查

华兴资本控股(1911.HK)(下称“华兴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包凡失联一事,又现新进展。

2023年2月26日晚间,华兴资本发布公告,确认包凡正配合中国有关机关的调查。公司董事会表示,目前业务及运营维持正常。如任何中国有关机关要求依法进行配合,公司将配合调查。

此前10天,即2月16日,包凡首度被外界曝出已经失联。当日晚间,华兴资本发布公告称,暂时无法与包凡取得联系。受此影响,2月17日,华兴资本股价大跌28%。

对于包凡失联的原因,业界多有揣测。有传闻称,包凡失联或与华兴资本另一关键人物——丛林有关。丛林为华兴证券原董事长,2022年9月上旬,有媒体报道称,他已被带走调查。

根据从多个接近华兴资本人士处了解到的情况,丛林平时不太出现在华兴资本北京办公室,而包凡出现则比较多。“就具体负责的业务看,丛林在投行业务基本属于挂个名,不太参与具体管理。他在业务年会上只说绿色低碳、ESG等务虚业务。”华兴资本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华兴资本2018年登陆港交所之时,明确自己的三驾马车是:投行业务、投资管理和华菁证券(后更名为华兴证券)。不过,当年其起家的投行业务营收仍占总营收的约七成。

在三驾马车中,证券业务的发展速度较慢,投资业务成为增量和亮点业务。2020年度,华兴资本来自于投资业务的收入,超过传统的强势业务投行业务。虽然次年有所下滑。

与国内诸多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一样,其近年将业务范围扩展至科技领域。3月底到4月初,为华兴资本惯常披露年度财报的时间节点。不过,2022全年的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受2022年港美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表现疲弱影响,华兴资本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21年同期下降42.9%。

受到包凡失联一事影响,华兴资本股价曾在2月17日大跌,甚至一度腰斩,不过近日其股价基本维持平稳。截至2月27日,其收盘价为7.25港元/股,较近期最低价5港元/股已回升45%,市值为41亿港元。

因何失联

包凡出生于1970年,今年已超50岁,曾在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多家外资投行工作。

2005年,时年35岁的包凡创立华兴资本,最初以融资顾问服务起家,后将业务拓展至并购、上市承销、财富管理等范畴,并在2018年完成在港上市,在国内创投圈颇具影响力。

根据港交所披露,截至2022年11月4日,包凡持有华兴资本控股2.77亿股,持股比例为48.76%,为华兴资本实控人。

华兴资本在新经济领域有着很强影响力,这家以FA(融资顾问)起家的公司,撮合了包括滴滴与快滴、美团与大众点评、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在内的多起互联网领域重要并购案。

包凡失联前一周,华兴资本旗下华兴证券刚经历一轮人事震荡,涉及多名董监高。根据工商信息,包括原董事长丛林在内的三位董事、一位监事和一位高管退出管理层。其中丛林卸任董事长一职,退出董事会,由原华兴证券总经理项威代行董事长职责。

对于包凡失联的原因,业界多有揣测。有传闻称,包凡失联或与华兴资本另一关键人物——丛林有关。2022年9月上旬,有媒体报道称,丛林已被带走调查。 

未加入华兴资本前,丛林曾是工行的一位“老人”,有着深厚的银行系背景。1990年,丛林加入工商银行,先后担任工商银行总行部门领导岗位、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2007年,丛林在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工银租赁”)担任执行董事、总裁,又于2016年起任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工银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工银租赁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内首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曾是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从事大型、专业化的飞机、船舶和设备相关领域的租赁业务。

2022年以来,工银租赁有数位高管被带走调查。此间,民生租赁、交银租赁、中信租赁、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船舶融资部门均有高管被带走调查。

丛林到工银国际不久后,2017年10月,华兴资本从工银租赁拿到一笔2亿美元贷款。2018年9月,华兴资本港股IPO获得融资后,当月偿还了这笔贷款。同时,工银国际也是华兴资本港股上市的保荐人、联席代表以及承销商。

2020年7月,丛林离开工银国际,出任华兴资本总裁兼华兴证券董事长,负责华兴资本旗下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及管理,直接向包凡汇报。

“工银国际作为央企,有严格的薪酬限制。丛林跳槽到华兴资本,薪酬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有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业绩失速

包凡执掌的华兴资本,以投资新经济产业著称,但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趋缓,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坐了一轮过山车。

华兴资本2018年9月27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在登陆港交所之时,公司已明确自己的三驾马车是:投行业务、投资管理和华菁证券。这一业务范围框架与全球性的投资银行机构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类似。

不过2018年上市那年,投资银行业务仍为华兴资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2018年年报显示,投资银行业务当年收入1.47亿美元、投资管理业务收入4732.8万美元、华菁证券收入1582.3万美元。

随后华兴资本沿着其既定的三驾马车战略目标前行。

2019年-2021年,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主要股指总体处于牛市。从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和2021年,华兴资本的经营业绩上了较大台阶,这主要得益于其投资业务的发力和新经济企业上市潮下投行业务的继续增长。

2020年,华兴资本的增长十分亮眼。当年,华兴资本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27.31亿元,同比增长68.4%;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320.5%。其中,华兴资本投资管理业务取得收益13.74亿元,为营收最高的业务板块,投资银行业务取得收益10.04亿元,华兴证券取得收益2.54亿元。

根据华兴资本公告,公司2020年利润取得显著突破,主要得益于投资业务收益较高。2020年华兴资本投资了贝壳、泡泡玛特等明星项目,并获得了巨额回报。当时,华兴资本称计划将更多集团资金投至自己管理的基金。

2021年,华兴资本营收虽然略降,但是盈利能力达到历史高点。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总收入17.44亿元,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该年,投行业务重新成为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投资业务收入减少三成。

从2021年年报可知,其投行业务仍旧在业界十分强势。报告期内,华兴资本完成6家港股IPO项目,参与募资规模超1180亿港元,在港股股票承销市场的中资机构中排名第三;全年完成10个美股IPO项目,项目数量位居中资投行第一名。同时,其经纪业务在中国香港市场中资券商中排名升至前三位。

在投资管理业务方面,2021年,华兴资本通过二级及初级市场退出项目实现公允价值86亿元,2021年上市项目14个,包括京东物流、快手、商汤、百融云创、BOSS直聘、理想汽车、心通医疗、纳微、科美诊断、知乎、每日优鲜等,实现退出回报倍数3.6倍,投资收益净额4.74亿元。投资管理业务分部实现收入约9.11亿元,同比减少超三成。

证券业务在华兴资本的三驾马车中处于相对劣势,营收和盈利状况都一般。2020年,原华菁证券完成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华兴证券。

华兴证券是2020年华兴资本唯一亏损的业务,亏损额为7358.20万元。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华兴证券2021年度在所有106家证券公司中营收排名97位,净利润排名92位。

过去四年多,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趋缓,华兴资本也转投了一些其他行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

“外界一直认为华兴还是搞互联网公司,其实2018年以后我们几乎就不投互联网了。现在我们投先进制造、新能源、医疗科技,有一些相当不错的案子,都是因为有很多从行业里面来的优秀同事加入。”2022年上半年,包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华兴资本在2022年中期报告中称,过去半年市场环境极具挑战,继2021年资本市场持续调整后,2022年上半年港美股IPO市场和二级市场近乎于过去十年最严峻的时刻。这给华兴资本的私募融资、港美股IPO业务和资管业务持仓的估值都带来了一定压力。

根据华兴资本2022年半年报,公司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同比下降79.2%,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下滑68.6%、投资管理业务收入下滑85.8%、华兴证券业务下滑89.3%。

不过,在半年报中,华兴资本称,尽管市场募资环境严峻,但集团资管业务产生管理费的资产管理规模在报告期间持续增加至273亿元,主要来自美元和人民币四期基金的新增募集。同时,其表示,公司在私募融资业务继续保持首屈一指的地位,不仅在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及消费行业持续占领市场领先位置,在硬核科技、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亦实现突破进展,在新经济的重要领域完成了较为全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