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将重点布局制造业等五大行业 重构“科技-产业-金融”新模式

2023年03月01日 21:53  

本文1846字,约3分钟

2月28日,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对外宣布,2023年将启动“135战略路径”,重点围绕制造业、消费品、能源化工、交通物流、ICT五大行业进行布局,加快核心企业数字化升级,并帮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畅通双循环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提供有力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由供应链产生的成本占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1年的14.6%,但仍远高于欧美国家的7%-8%。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看来,企业如何调整和重新设计自身的供应链战略与合作伙伴的协调关系,并采取有效的供应链运营策略,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科技—产业—金融”这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近年屡屡被强调,其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路径之一,即通过科技力量等生产要素的创新,带动金融和产业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实体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过,一直以来我国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形成良性的联动和协同,尤其是金融在三者的循环中,未能充分发挥调动资源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作用。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三者未能有效联动,已经成为这类群体获得金融支持并持续发展最大的制约。需求端,小微企业存在信息不完善、财务报表不规范、抵质押物缺乏、风险防控压力大等问题;供给端,金融机构在营销获客上缺乏差异性,在贷款定价上缺乏精细化管理,在风险管理上过于依赖抵质押物,在产品供给上匹配性不高。

4800万户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金融服务供给尚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及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和生存发展的需求,供应链金融科技成为破局关键。

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李军表示,供应链金融科技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链属关系“黏合剂”和业务增长“助推器”,可以促进产业链韧性增强,也是实体产业进行产业数字化的第一站,做好供应链金融科技,才是解决之道。

经过十年发展,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从“服务京东内部生态发展”的1.0阶段、到 “供应链金融与数字化技术的边界拓展”的2.0阶段,进入3.0阶段“产业平台化输出”,面向地方政府平台、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输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额度接近500亿,同比增长13%。在融资金额的流向上,生鲜冻品、白酒副食等大消费领域的占47%,3C数码、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大制造领域的占38%。在申请融资服务的客户规模上,使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的客户同比增长61%。

据悉,目前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经与古井贡酒、立邦、天奇、道恩等达成战略合作,为企业提升上下游融资能力、降低成本、提升销售量。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平台,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助力四川宜宾、江苏南通等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产融服务平台,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强产业集中度,提升经济活力。

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引入意味着核心企业引入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必然引发其发展模式的改变。最新发布的《供应链金融科技重塑产业模式研究报告》指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在部署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可获得“纵横”两个维度的发展,纵向上推动以数智供应链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将供应链变成供应网,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韧性;横向上扩展面向上下游生态的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能力,不仅可促进生态繁荣更可以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供应链金融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脱离产业数字化单独存在,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互联网联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叠加金融科技才可提升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朱武祥如是称。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困难,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合同履约能力,还可以帮助核心企业巩固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力,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稳定性,并提前回收大额货款,缓解资金压力,规避财务风险。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