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及技术发展等多重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及仿生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迈入了快速发展期。3月4日,《财经》新媒体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高质量发展”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助力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建议》、《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关于推动仿生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建议》三份建议案。
其中,在三份建议中,有两份与汽车产业有关。雷军在《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中指出,尽管国家已发布若干汽车相关的数据安全推荐性国家标准,规范了网约车服务及汽车数据采集等部分场景要求,却仍无法覆盖到研产供销全业务领域。
近年来,在智能网联技术普及影响下,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一个大型移动终端。汽车所承载的行驶轨迹、生物特征等敏感个人信息,及地理信息、车外影像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资产,但也给个人隐私、国家公共利益与安全带来了挑战。
针对汽车数据隐私安全问题,雷军建议,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定义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加快制定围绕汽车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认证制度、数据安全评级及公示制度,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可信度。另外,应当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汽车数据共享机制及平台,让各车企间的数据实现流通,将数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速,无论是在三电技术方面,还是在智能化相关研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均占据了较为领先的地位,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销量完成688.7万辆、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
然而,除了软硬件技术研发,汽车生态建设也是左右汽车行业发展关键因素。雷军认为,汽车工业是硬基础,汽车文化则是软实力。大力发展汽车文化,扩大其影响范围及群众基础,形成“汽车技术/产品发展--汽车文化兴盛--汽车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持续提升”的正循环,成为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
具体来看,第一,应引导营造如在有条件的高速路段适度放开限速等更加丰富的汽车文化场景;第二,可以适度放开汽车改装限制为多样化的创新汽车文化发展提供土壤;第三,全面落地放开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二手车准迁限制、放开皮卡等部分品类限制,或可促进经典汽车文化以及皮卡文化得普及。
值得关注的是,仿生人形机器人是刚柔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与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紧密关联,其发展与突破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值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在政策端,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针对当下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雷军也提出了相应建议。雷军表示,我国仿生人形机器人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实施方案,因此建议国家鼓励扶持相关科创产业链参与各方,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导行业制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
而在业界颇为关注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和零部件性能优化技术薄弱、技术与应用脱节、应用生态发展缓慢等问题方面,雷军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当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形成“点面结合”的长期持续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另一方面,还应鼓励行业组织建设软硬协同的通用型仿生人形机器人开源创新平台,以开放的产业生态降低应用技术成本,同时加速智能制造、养老陪护登场景的应用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