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制、会计、保险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 聚焦两会

作者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实习生 李骞 编辑 | 王延春  

2023年03月12日 18:33  

本文2691字,约4分钟

容许香港企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的相关活动开支,可享受等同于在香港进行R&D活动的加计扣减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财经》记者获悉,来自毕马威中国的两位代表委员带来8份议案提案,其中6份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就跨境税务、会计执业、保险互通等方面提出建议,致力于促进大湾区制度对接、人才自由流动。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主席、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认为,现在中国香港与内地两套不同的税务制度是困扰着彼此合作与流通的主要障碍之一。衔接两地税务制度,宏观战略上将可以为整个大湾区的共同发展带来重大的支撑力。她同时建议,还要争取放宽香港会计业界内地执业门槛;推进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业务。

全国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龚永德带来的三份提案则分别建议:完善跨境税务安排,促进内地与香港人才互动;深化两地社保制度融合,促进香港居民到内地就业;同时,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走出去”总部和国际级会计学院。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公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但也仍然面临着人才、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壁垒。

衔接跨境税务,鼓励人才往来

中国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与内地形成了两种税收法律制度并存的现状。不同的税制给来往两地的居民带来缴税困扰,李慧琼建议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税务衔接,推动大湾区城市的人才流通。

个人所得税方面,李慧琼、龚永德建议,给予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内地人才税收优惠。一是将广州南沙区港人港税优惠政策扩大至其他大湾区内地城市。二是进一步参考推广珠海横琴的税收优惠政策,向赴港工作的内地人才提供税务优惠。

李慧琼、龚永德均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港人,可按香港薪俸税的计税方法,缴纳当地个人所得税。这其中的优惠政策,包括免除“先征后退”的行政程序、不再以15%税率为限而放宽至免征“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等等。

龚永德解释称,当下,大湾区内其他城市采用的方法,是先按内地个人所得税标准征收,年度终结后才会把税负超过15%的部分退给纳税人。对月收入低于人民币4万元人士,如过他们在香港工作、取得相同金额的工资,其实际税负是远低于10%。上述的“先征后退至15%”的优惠政策对他们并不具有吸引力。

同时,龚永德建议,参考珠海横琴优惠政策,对获得香港工作签证且在港工作的内地人才,倘若他们仍是内地的税务居民,对其在港取得工资有关的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豁免,毋须在内地补缴个人所得税。

李慧琼指出,来港工作或投资的内地人士,现在还可能面临两地或多地税务居民身份的竞合问题。为避免双重征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但实际操作中,从内地来港的香港税务居民仍往往会被内地税务机关认定为内地税务居民并进行双重征税。

李慧琼建议,若个人同时符合内地及香港的税务居民定义,判定其税务居民身份应根据其“永久性住所”“家庭成员所在地”“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所”等先后顺序。如未能判定清楚,则由两地主管部门通过协商解决。中央政府亦可以考虑向特区政府给予更清晰明确的授权和政策支持,力求避免税务征收权的竞合。

李慧琼同时建议,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应当加快与更多东盟成员国(如新加坡、菲律宾、老挝和缅甸等)及主要合作伙伴(如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和中东国家等)磋商签定《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加强大湾区国际竞争力。目前,新加坡已与90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而香港则只有45个国家/地区。

此外,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香港应利用服务业优势,与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优势互补,组成贯通上、中、下游的创科产业链。对此,李慧琼建议,容许香港企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的相关活动开支,可享受等同于在香港进行R&D活动的加计扣减(例如最高300%的税项扣减)。

推动会计交流,深化社保融合

由于香港和内地的专业会计师考试模式存在差异,这些年,香港专业会计师成功考取中国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数有限。李慧琼建议,放宽香港会计业界内地执业门槛,推动香港的会计专业人士进一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事业。

李慧琼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国家财政部为香港专业会计师在大湾区设立专属的执业试,通过执业试就可以在大湾区内九个城市执业,并在大湾区的会计事务所担任审计业务合伙人,以及容许通过执业试的香港专业会计师在全国各地事务所担任咨询业务合伙人。二是国家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推动内地会计业界与香港会计业界作出更为深入交流合作。三是设立两地青年会计从业人员相互派驻的实习制度,加强双方的彼此了解和合作交流。

龚永德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国际会计学院,培育国际会计人才,更好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他指出,2021年底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目前已有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分别在北京、上海、厦门,现在还应填补大湾区在高端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上的空缺。他同时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企业“走出去”总部的集中平台,收集大量海外信息、时间经验,减少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为促进香港人才向内地流动,龚永德还建议,完善社保政策,如果港人受雇于内地企业,且选择按香港强积金(公积金)条例供款,允许内地雇主按香港规定,每月向该雇员的香港强积金户口供款,金额为该雇员薪金的5%,以每月港币1500港元为上限,金额每月直接由内地汇入港人雇员的香港强积金账户。如果内地雇主迟缴或欠缴供款,则需要设立机制让两地社保负责单位互通消息,向迟缴或欠缴空款的企业作出适当的处罚。

李慧琼亦进一步指出,目前,大湾区保险业的互联互通发展仍较落后,过去许多内地居民必须亲身来港购买保险,而进行理赔等售后服务时亦需要到港处理,非常不便。她建议,加快成立香港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以便香港市民在内地进行理赔。同时,也要研究跨境销售保险产品的可行性,推出大湾区医疗保险及汽车保险等非储蓄类保险产品,并透过站式沙盒联网,合作监管,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与优质的保险产品服务。

(《财经》记者 张明丽 对此文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