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雷曼时刻”是否会重演?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3年03月13日 17:27  

本文1805字,约3分钟

硅谷银行事件迅速发酵。

这家成立于1983年,连续五年荣获“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的明星机构,在3月11日突然宣告破产,引发欧美资本市场震荡。

根据最新进展,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采取行动: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这是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银行。“雷曼时刻”是否会重演,成为市场担忧的焦点。

两大原因导致破产

一家资产规模2090亿美元的银行,是如何轰然坍塌的?

长城基金分析,导致硅谷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存款流失叠加银行“借短贷长”期限错配,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深层原因为,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债券收益率持续倒挂导致银行持有证券长期面临亏损。

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账面上可出售证券(available-for-sale,主要由美国国债构成)和持有至到期证券(held-to-maturity),占总资产总比例过半,在银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而2022 年美国科技股面临熊市,科技公司作为硅谷银行重要客户出现融资困难而收回存款。短期利率高企背景下,硅谷银行选择出售浮亏证券以应对短期流动性危机。

嘉实金融精选基金经理李欣直言,硅谷银行事情其实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复杂,主因是在过去几年货币极度宽松下,负债规模迅速的扩张,然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资产负债错配,就是久期错配的情况。

“本来这个事情影响可能没这么大。”在李欣看来,就是债券价格下跌了,但只要没有信用风险,到期后一样是能把钱拿回来的。“但是它的负债端又过于集中,很多科技型企业的存款好多都是期限比较短的,因为加息它们把自己的现金流都取出来了,相对来讲出现了挤兑的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同时遭遇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名义上亏了很多的债券,把浮亏变成了实亏,有一种资不抵债的情况。这时候它想做一些短期借款,在市场上融一把资,引起了市场更大的恐慌,所以最终造成了被政府接管的结果。”李欣进一步解释。

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

“如同任何黑天鹅事件爆发之前,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知,并进行深度研究和判断,这次也不例外。”创金合信基金权益投研总部执行总监黄弢表示,自3月10日以来,信息已经铺天盖地,“公域流量负责情绪,私域流量展示关注,专家电话会议相对更客观理性”。

从单一事件本身来看,黄弢认为硅谷银行的破产远非朋友圈或者是自媒体博主里面所传播那样:“多数的客户除了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之外,会有血本无归的风险”。

他提到,如果把硅谷银行存量700亿美元出头的贷款和1000亿美元出头的债券组合全部变现的话,按照相对中性的假设,最终回收的现金加上手头8%左右的现金比率,硅谷银行的客户大概率可以拿回70%-80%的资产,尽管损失仍然巨大,但对于市场整体而言远没有那么大。

在光大保德信基金看来,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困境尚不至于发展到债务危机层面。

一方面,从隔夜逆回购、银行体系准备金等指标看,美元体系的流动性仍然充裕,如果硅谷银行能够按计划再融资并补充自身资本充足率、且未发生挤兑,则硅谷银行或将能够避免破产。

另一方面,就现有信息而言,硅谷银行的困境未牵扯到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债务违约,主要是因其自身投资管理能力不强、流动性管理意识不足而引起,目前其困境仍在于流动性危机层面。

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目前整体而言美国银行业的财务状况仍然健康,且疫情后美国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稳健、居民部门杠杆率较低。

长城基金也认为,硅谷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破产困境具有个体特征,尚不足以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具体来看,硅谷银行可出售证券与持有到期证券占比处于50%以上的高位,而其余银行多处于20%-30%的平均水平,较硅谷银行而言,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小。

“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银行持有的证券规模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将成为联储政策转向的重要制约。”长城基金指出,复盘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期间,多轮加息周期尾声往往伴随地产、股市或债务危机出现,可见金融稳定也是其货币政策制定时的重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