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出口订单转移是大势所趋,要形成挂钩不脱钩的深度合作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3年03月18日 21:32  

本文2716字,约4分钟

“出口订单转移,恐怕是一个大势所趋。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在脱钩和挂钩的较量中间,如何形成挂钩不脱钩的深度合作。”3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合主办的“财经前沿——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今后的外贸怎么走?张燕生认为,在未来,贸易的数字化和产业的数字化,把握全球经济中心转移机遇,形成研发技术、资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定制外包合作体系。和安全相关的贸易领域加强深度合作,与安全不相关的贸易投资的领域,发展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

“只有靠市场的力量推动挂钩,靠企业的力量推动挂钩,靠地方的力量推动挂钩,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要想靠多边体系很难,要想靠区域化很难,要想靠双边和多边的助边的政府间协议很难。”张燕生指出。

最后,张燕生强调,关键在自己,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开放不封闭。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燕冬(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老师,他的题目是“中国外贸艰难中寻求出路”,根据《财经智库》的信心指数看,外需方面大家信心不足。有请张老师。

张燕生:我还以为讲今年,没想到大家讲的都是几十年、几百年,刚才讲范式的变化、底层的变化、逻辑的变化,确确实实世界和中国真的是变了。

对于今年的世界经济,召元部长讲的非常精彩,我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今年更艰难,比去年、前年、大前年,肯定是更艰难。第二句话是今年很难,但是有韧性,我的话叫做好好不到哪儿去,坏坏不到哪儿去。

刘校长和其他嘉宾讲的都是底层的逻辑,不一定反映在今年,今年我觉得难,更难,但是坏坏不到哪儿去,为什么坏不到哪儿去呢?

有五个因素使这个世界还没有到最坏的时间点:第一,俄乌冲突,今年欧元区正增长0.7,俄罗斯正增长0.3%,原来人们认为今年俄罗斯是负的2.3%,对俄罗斯十轮的制裁等等,使通胀从供给侧没有失控。

第二,中美宏观政策不同步,协方差为负才是对冲风险最好的一种状态。

第三,供应链的韧性。

第四,全球化转向分散化。

第五,各种革命,比如数字革命、绿色革命、能源革命。

这是我的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去年的外贸,怎么看?

首先,去年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15.4%,加工贸易的出口,去年是1.1%,一般贸易的进口是6.7%,加工贸易的进口是负的3.2%,什么概念?台港澳加工贸易企业非常困难,伴随我们40年改革开放的台港澳企业,我心里在想,过去40年,民企在转型,国企在转型,外企在转型,为什么来华投资的台商却是几十年一贯制,我心里非常非常担心他们的前景。

从贸易伙伴可以看到,贸易伙伴危机前和去年,出口伙伴危机前和去年,美国仍然是我们的第一大出口伙伴,但是美国的出口比重、东盟的出口比重、欧盟的出口比重,这三大出口伙伴比重非常接近,因此韧性就体现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它们之间会有一个对冲的关系。

从贸易的主体看,外资的出口,去年比重是31.21%,增长是0.4%,进口是35.05%,增长率是负3.5,外资在走,已经从半壁江山下降到连1/3都不到,因此我的问题是民企的出口比重59.37%,增长率17.2%,非常强劲,没有同盟军的民营出口能走多远?外资往往是我们的同盟军,是我们民企进步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来讲,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到,稳外贸、稳外资事关未来发展的全局,现在是怎么稳?国企的出口比重是7.9%,说明参与国际竞争主角不是国企,是民企,但国企进口的比重是26.93%,国企贸易公司的主角是粮食的进口、煤炭的进口、石油的进口、铁矿石的进口,它是保障初级产品安全、供应链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这些主体的变化有一些中长期的隐患。

第一个隐患是出口订单转移,恐怕是一个大势所趋。

跟安全相关的贸易,基本上是以中国为中心,没有美国,以美国为中心,没有中国,两个平行的贸易和产业体系;与安全不相关的,企业要做权衡,是在中国生产中国投资中国生产中国销售,还是在国外生产,把东西卖给中国,中国未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是关键技术撤出去,关键人才撤出去,关键零部件撤出去,最后剩下一个大市场,成为一个商品的销售地?还是一个光明的前途?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在脱钩和挂钩的较量中间,如何形成挂钩不脱钩的深度合作。

这儿有一个数据,2021年中国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认定的企业超过42万家,占全球42%,印度只有3.65万家,美国只有2.55万家。也就是,我们过去40年用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全球制造打拼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全产业链、去年的创新强度超过OECD平均水平这么一种发展的基础,未来呢?刚才各位老师讲的范式很重要,今年的外贸就不讲了。

今后的外贸怎么办?今后稳外资、稳外贸应该怎么走?在未来,贸易的数字化和产业的数字化,把握全球经济中心转移机遇,形成研发技术、资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定制外包合作体系。和安全相关的贸易领域加强深度合作,利益交织,与安全不相关的贸易投资的领域,发展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

进入美国要回岸制造、离岸制造、友岸制造,我们进入美国的这些制造,构建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枢纽和节点,也就是极端分子要脱钩,我们就要挂钩,只有靠市场的力量推动挂钩,靠企业的力量推动挂钩,靠地方的力量推动挂钩,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要想靠多边体系很难,要想靠区域化很难,要想靠双边和多边的助边的政府间协议很难,难就难在逢中必反。

我的看法是,坏坏不到哪儿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关键在自己,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开放不封闭。谢谢!

张燕冬(主持人):谢谢燕生老师,他强调今年确实很难,但有韧性。您刚才说现在世界没有到最坏的时间点,您想象最坏又是什么呢?能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是您认为最坏的时间点?

张燕生:最坏的时间点,我们要问一下自己,未来的世界是越来越向一战前,还是越来越像二战前。如果像一战前,如何能够形成一个硬约束机制,无论什么情况也不能走向战争,无论是中美的直接冲突,还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也就是战略定力,我叫硬约束,就是没有道理,不允许这么走。毛泽东当年说了一句话,年轻人比我们聪明,让年轻人做决策,他的年轻人是邓小平,后来邓小平也说了一句话,年轻人比我们聪明,让年轻人做这个决策吧,我们现在也应该说同样的话,年轻人比我们聪明,让年轻人决策。召元部长,2035年中国超过美国,有可能吧?2035年中国超过美国,2035年开始是中美两个大国百年博弈的开始,要把这些重大的问题交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