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旅游市场量价齐涨 出境游恢复仍需时日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 文 潘西 |  编辑  

2023年04月28日 21:25  

本文3644字,约5分钟

“今年五一酒店的价格涨得太离谱了”,90后欢欢今年五一打算去阳朔旅游,预订了阳朔西街一家连锁酒店的观景套房,平日价为300元左右,而到了5月1日价格则飙升至1488元,涨价幅度高达388%。而这并不是个案,有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2023年全国各城酒店‘五一’价格对比表”,酒店的涨幅均在300%至590%,再次挑动着游客们的神经。

事实上,节假日酒店价格上涨已是寻常,但令消费者难以理解的是,今年五一期间的酒店价格甚至比2019年还高出不少,而更离谱的是,快捷酒店价格翻涨至堪比星级酒店。有分析人士指出,导致今年酒店价格“狂飙”数倍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短期需求暴涨,酒店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熬过疫情的幸存者,正在享用同行黯然退场后的”供给侧”红利。

对于国内旅游机构而言这种变化既是机遇,也是一场大考,如何让游客放心、安心、舒心,考验着相关方面的工作能力及服务能力,尤其是出境游市场,此前疫情的影响导致出境游的服务能力大幅下滑、分销渠道几乎清零、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是摆在旅游机构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酒店价格飙升难挡游客出行热情 供需差问题亟待解决

每逢节假日酒店必涨价,今年“五一”小长假是疫情防控调整后的首个黄金周涨得尤其猛。《财经》新媒体记者在携程旅游平台上检索全季酒店西湖店,网页显示大床房4月29日入住价格为1376元,当到店日期调整为5月3日时,该房型价格下滑至440元。除了杭州,检索热门城市的核心商圈景点,如苏州观前街、上海外滩、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等热门景点的酒店价格也显示普遍在平日价格的2倍以上。

而更令消费感到诧异的是,快捷酒店价格翻涨至堪比星级酒店。这个五一,王辉打算全家去重庆旅游,但是发现重庆五一期间在解放碑附近的全季、丽枫酒店大床房的价格接近1200元/晚,而希尔顿约在1400元/晚。

除了被涨价外,五一前夕,遭遇被民宿“毁约”的消费者不少,民宿“毁约”理由更是千奇百怪,如装修、拆迁、倒闭、老板换人。而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之前的价格太低了,想腾出来以提高3-5倍的价格,重新挂出去卖。

不仅酒店,机票涨价也难以避免。航班管家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五一”假期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即大幅攀升,比2019年提升了58.1%。

即便是翻倍的价格,也阻挡不了游客蜂拥而至的大势。近日,据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订单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8倍,境外跟团游报名量较4月初增长157%。

为何出游成本“高烧不退”?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炎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今年五一期间酒店价格飙升的原因在于,境外游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国内游的供不应求情况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极端的集中旅游是酒店价格淡旺季极端两极分化致使供求关系极端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五一酒店价格上涨,除了旺季市场需求量大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疫情三年后,中国酒店业总供给累计下降26%,大量商家退出了市场,而2023年市场复苏,但酒店筹备开业、重新入市都需要时间——这个供需差,是酒店今年来不断涨价的底层逻辑。五一旺季再次放大了这个供需差的影响。

酒店业的供给水平还需要多久才能恢复正常,从而缓解酒业涨价的局面?中信证券研究发现,以疫情期间的新加坡为例,其酒店入住率在2021年8月开始出现明显改善,但整体酒店共计数量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时间为2022年7月,即恢复期用了一年。

彭涵表示,“只要市场需求存在,酒店‘变贵了’这件事,也许会陪伴我们很长时间。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物价上涨总是需要管理的、不能无限拔高,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最终所有商家也能受益。”

针对这一问题,赵焕炎则建议,要逐步实现均衡旅游,避免集中旅游的弊端。

线下旅游争夺战重启 低价团将加速退出市场

五一前夕,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线下旅游门店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截至目前,包括众信旅游、和平天下、携程在内的多家旅行社及OTA均陆续新开或恢复线下门店。

据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介绍,4月以来,众信旅游已经在朝阳、海淀新开了十多家门店,“五一”前还将持续增开至20家左右。不仅仅是传统旅行社,部分OTA的线下门店也迎来复苏,仅4月18日一天,携程线下近200家门店同时开业。

线下旅行社扩张背后,国内旅游市场正在快速复苏。李梦然表示,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众信旅游服务人次预计较去年同期增长2000%,有望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

另据同程旅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最受关注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为北京、成都、重庆、广州、上海、西安、长沙、深圳、杭州、昆明。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爆火的“特种兵旅游”仍将影响“五一”假期旅游市场,过半数游客在“五一”假期预订两个或两个以上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和出行产品。

“五一”假期虽让线下门店复苏步伐加快,但完全复苏仍需一段时间。其中,员工恢复、经营成本是当前线下门店供给端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即将带来的五一小长假,对于国内旅游机构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李梦然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今年五一假期是集中出游的时间点,因此对于旅行机构的产品供给、供应商的审核、领队的安排、用车用房的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旅行机构不断的调动和协调各方资源、增加产品供应,尽可能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

中青旅方面表示,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疫情前低价团、购物团已经在快速萎缩,经历了疫情,消费升级的趋势会更快得到释放,爆火的文化IP成为今年“五一”出游新潮流。比如淄博烧烤自3月初火爆全网后,至今热度不减,预计五一期间将有12万游客涌入这座小城,将“烤炉+小饼+蘸料”烧烤三件套视为最重要的打卡目标。

出境游恢复尚需时日 服务、供应链重建成最大挑战

护照签发数量剧增,热门目的地机票难求……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五一出境游正从回温转向暖春,但彻底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

从出境区域来看,此前接待中国旅客较多的城市和国家的航班反应更敏捷,航班恢复也更为迅速。恢复最快的是中国港澳台往返内地航班,航班运力从同期的18%增长至36%。日韩、美国、加拿大受限于入出境政策等因素,航班运力恢复较慢,恢复率分别为8%和5%。

从跟团游上来看,4月上旬预订五一假期出境跟团产品的订单环比前半月增长167%。五一火爆的海外TOP5跟团目的地有:泰国、埃及、瑞士、新加坡、新西兰,跟团旅客的长距离出境也在快速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出境游的热度持续攀升,“五一”期间更将迎来了出境游第一波旺季,但渠道、供应链的重建、人才仍然是制约出境游的三大坎。

在6人定制旅行创始人贾建强看来,行业的恢复不仅仅需要政策的支撑,更需要上下游供应链的加持,对整个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行业来说将是最大的挑战。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向《财经》新媒体记者分析称,与疫情前相比,五一小长假期间,国人出境游可选目的地范围显著变窄,尤其是跟团游暂时局限于60个目的地,这将导致假期期间个别热门目的地中国游客急剧增加,当地的中文地接服务和国人偏爱的某些碎片化产品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服务体验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服务价格也将水涨船高,从而影响游客的满意度。相关的目的地及国内组团企业应密切关注假期的服务供给情况,尤其是客流高峰时段的服务品质问题。

“五一出境游的火爆考验的是目的地的服务承接能力,此前疫情的影响导致出境游的服务能力大幅下滑,导致五一期间部分目的地的服务承接能力将超过阈值。”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是对出境目的地的一次大考,服务能否让中国旅客满意,将直接影响到目的地对中国旅客的长期吸引能力,服务将成为目的地重新洗牌的一个关键因素。

该负责人进一步称,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中国旅客的消费习惯已经变成了安全、短频、体验为主的全新旅行习惯,而这都是海外目的地需要重新了解和适应的。此外,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吸引那些离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重新回到旅游行业,都是不小的挑战。而那些更了解中国旅客新需求、能提供更好服务的目的地将有可能异军突起,对中国旅客形成更长效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