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到2025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来源 | 财经网   

2023年05月22日 16:19  

本文3904字,约6分钟

22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表示,根据国际经验,科技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大国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合作并存,合作目标与主体更加多样化,科技合作是对外援助的重要领域,需要有稳定经费保障。他预计,到2035年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逐步成熟,“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

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中有什么作用?陈发虎指出,科技合作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途径,科技合作的能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演讲,陈院士长期从事黄土、气侯和环境变化、史前文明演化与气侯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欢迎陈院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我汇报的题目是:构建“一带一路”课题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多重要,从历史上来讲,“一带一路”过去五千年欧亚大陆北面就打通了,到4000多年南面就打通了,所有的文明是互相借鉴、互相发展的,包括技术、人群、文化,都进行了半全球化的交流。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从渔业时代到农业时代时,就发现大麦、小麦、牛羊在扩散,我们的麦作、稻作在扩散,到了4500年前快打通了,4000年前完全打通了。所以“一带一路”有多老?老到5000年,真正4000多年打通。我们吃的小麦、大麦、牛羊,同时还有青铜器,我们也传给世界很多东西,例如稻作农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全球化。历史时期,这样一条路上的丝绸之路打通后,明代中后期由于西面走不通,明代开始海上就开始起来,真正的“一带一路”的最早全球化。

习主席在2013年首先提出“一带一路”,当时叫建议或者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提了出来,2017年、2019年都提出了科技创新的一些内容,包括科技人文交流、共建实验室、科技合作园等等,今年更提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实际上“一带一路”带来沿线共同发展,特别是对我们国家走出去非常重要,开展项目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一个是科技创新支撑“一带一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国家相对“一带一路”国家来说,我国积累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能够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具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科技创新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中具有先行优势,因为过去我们是相通的,所以科技促进了贸易相通、资金相通、政策相通、民心相通等。这个项目非常好,从最基本的重要性到包容发展、人才发展,再到科技上,我们到底该怎么办等。

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先分析这个,然后分析科技合作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国际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能否提出我们的模式,给中央提出很好的建议。

首先科技合作的作用有多大?我们过去瞄着发达国家,现在是发展中国家,过去是基础的、高基石的,现在实用技术,加上我们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科技合作的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个图,以我们国家为主线的合作而带动起来。

第一,了解沿线国家重要平台,包括考察,建海外中心,包括科技项目的合作,为国家降低“一带一路”海外风险的可能。

第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现在农业节水灌溉,相对周边国家我们更发达。正好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第三,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

首先要梳理沿线国家社会经济情况,人均GDP,除了我们之外,非洲等沿线国家都是差的。受教育程度,除了俄罗斯、我们,大多数国家比我们低得多。社会发展,贫困差异大、教育水平差异大,经贸方面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知道今后要怎么合作。同时我们看沿线国家,这样一个区域,包括从热带雨林一直到寒带大的框架下,从非常湿地到非常干旱,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减排压力也很大,排放强度下降了,有的甚至在升高,这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灾害也非常具有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一下沿线发展情况,还有疫情影响,过去与这些国家2020年都应该是经济正增长,实际上表里面都是负增长,影响非常大。对于通胀的影响、就业的影响以及贸易的影响,包括数字基础的情况,整体水平也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发展最快也最不安静的区域,都在这个区域里。跨境电商才开始发展,我们已经走在前面。

科技合作的现状是什么?创新合作的现状里,世界科技发展整体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出来了,生物技术以及碳中和、绿色技术的要求,未来关键技术对科技创新的要求。研发除了我们国家高一点之外,其他国家有比我们一两个国家好的,其他国家研发情况都比我们差。区域里面研发投入、科技水平差异性非常大。

科技合作现状与问题,我国与BRI国家科技合作的基本态势,央属科研机构、高校、协会和学会与BRI国家,我们进行了梳理,还有科技型企业、产业联盟、与BCI的国家,都在动,但是缺少统一的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ANSO的工作,已经显示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分析两个东西,基于论文,我们看一下数字曲线,一直在上升,说明我国和这些国家合作在加强,韩国、欧美、南非这些国家,我们国家形成另一级情况。从2014年到2022年跨越越来越大,最后是统计到半年的时间,整体来说是在增加的。专利数量也起伏不平,不像科技论文合作那么好,专利里面非常重要的几个国家,和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相对和他们合作多,和欠发达地区合作少。

科技合作里存在什么问题?需求方面,特别是科技革命,新冠疫情和碳中和,从传统生态环境农业,逐步以长远考虑和新兴前沿考虑。人才培养里面,人才市场需要里,逐步向有技术的工人转移。经济发展和民生也是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民生需求、产业需求。

我们梳理了一下,包括顶层设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科技合作外部环境以及科技合作模式有待优化,我们是政府主导的,到沿线国家不一定合适。科技合作深度有待提升,总体还属于较初级阶段。

我们是这样的情况,国际上是怎样的情况?英国、日本、美国,以及未来地球、地平线合作计划案例研究,2019年国际研究与创新战略,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全球合作伙伴是怎样的,人才汇聚怎么做,全球性创新中心怎么建,一揽子激励和财政支持,未来技术全球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对研究治理等方面,慢慢合作也起来了。它的合作非常明确的几个形式,首先是合作协议怎么做,海外要建办事处,国际合作要推动计划,以国际人在为主线,目标非常清楚。我们看一下日本,梳理了所有海外计划,每一个都是法案,人员交流怎么办、共同研究怎么办,共同研发基金怎么产生。日本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型,过去和一个国家合作,现在整体向亚洲合作,它的合作以环境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绿色创新,还有医学养老方面的生命创新,还有安全技术与亚洲合作,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

国际经验的总结,科技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大国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国家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科技合作更具地缘战略性和空间选择性,尤其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选队做小圈子,我们国家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合作并存,合作目标与主体更加多样化,科技合作是对外援助重要领域,有稳定经费保障,而不是各个部委自己拿钱,实际上是不可持久的。

科技合作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途径,首先是战略方向,我们国家提出民心相通联系起来,开展多边联合研究,共商共建科技平台,促进技术转让,明确什么是重点领域,什么是重点国家,不能所有的一把洒。培养多元化渠道非常重要,优化传统官方合作渠道,拓展第三方基金,推动企业走向创新,以及非政府组织,在人家国家也应该建立非政府组织,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到2035年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逐步成熟,“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我们经过梳理、绿色、健康、创新、数字、人才。重点国家是先优先中东欧、东南亚、中亚、南欧。根据不同国家和我们发展的互补性,我们知道哪一些国家先做,哪一些国家后做,这是绿色发展,例如说重点合作的国家,我们清晰列了单子。还有健康科技合作领域,还有数字科技合作领域,基于大数据的基础。

科技创新合作,应该和哪一些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重点在哪一些国家,韩国、新加坡仍然是“一带一路”里面。

最后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合作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领域重点工作,把高质量发展放在一块。切实增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资金投入,推动相关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的改革。推动国家层面做这个事情,像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向国际组织学习。

同时,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过去我们非常容易学习西方国家的,人家有什么大计划我们跟着跑,包括焦老师也推动大计划,引领海洋方面的大计划。强化海外科教设施的能力和作用,将运维经费纳入对外援助,现在是经贸援助,没有其他东西。

我们协作完成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写了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