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汪寿阳:重视顶层设计,全周期思路建设“一带一路”生命健康之路

来源 | 财经网   

2023年05月29日 10:22  

本文4006字,约6分钟

5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支持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在会上表示,“一带一路”生命健康之路建设任重道远,一定要有一个全周期建设的思路。面对“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一定要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布局,还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经贸合作。最后,汪院士还给出了未来重点合作方向与四点政策建议。

1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

会上,聚焦“一带一路”生命健康,汪院士首先肯定了科技界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中心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疫情研究中心的“传统模型+剂量模型+复杂网络模型”在中国的疫情预测、全球疫情预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情预测方面非常优秀,预测精度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疫情防控政策评估方面,中科院疫情预测中心提出了防控效果指数,在卫健委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带一路”生命健康建设,汪院士表示任重道远,一定要有一个全周期建设的思路。不仅仅是重视医疗能力的建设,我们也要提升健康水平,还要重视生命质量的升华。

具体上,面对“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一定要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健康丝绸之路”的合作布局。

汪院士指出,当下我们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全球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风险显著增大;第二个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第三个是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科技水平差距巨大;第四个是人才匮乏和资金不足,也制约着卫生健康的合作。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抓住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合作,另一个是经济合作、经贸合作。

其中,科技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助于提升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有助于提高欠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第二是有助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共赢;第三是有助于全面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

经济合作则主要有两个大的抓手。一个抓手是粮食,另一个抓手是外贸。

最后,汪院士还给出了关于未来重点合作方向与政策建议。

合作方向主要是四点:第一是应对重大传染病领域;第二个是医疗援助领域;第三个是先进医疗技术与健康产业发展领域;第四个是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医疗合作领域。

政策建议则是四个方面: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品牌;第二是因国施策,科学制定国际合作路线;第三是前瞻布局,打造可持续不的全周期生命健康产业链;第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科技型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中科院一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汪寿阳:

感谢东升主任的介绍。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我代表课题汇报第三个专题的部分工作。

接下来我将分四个方面汇报,先从聚焦“一带一路”生命健康讲起。

首先讲一讲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冠状病毒疫情从流行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病;今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历时3年多的时间里,科技界在疫情防控做出了主要的贡献。比如说像我们这次开会要有什么绿码,这都是科技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中心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向武汉、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疫情预测,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包括总书记在内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谈到疫情与防控,从疫情角度或者从中国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怎么预测疫情才准确。流行病预测有很多撰著,也有很多论文发表,一般都是动力系统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对于新冠疫情的预测,相对来讲问题就比较多,因为它是重大的流行病,政府肯定是要干预的,比方说我们戴不戴口罩,这个影响就是不一样的。所以疫情的预测就不是我们教科书里边那些熟知的流行病的模型直接套用就能准确预测的。对于这个新冠疫情,中国科学院疫情研究中心的指导思想是流行病的“传统模型+剂量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用钱学森先生所讲的,研究经济社会系统必须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模型,这些模型在中国的疫情预测、全球疫情预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情预测方面还是做得相当好的,总体上我们的预测精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还有一个问题是,世界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到底好不好?比方说去年也好、前年也好,我们从欧洲不同的国家回北京或者说回中国,它的航班数是不一样的。航班数是怎么确定的?是跟所在国家的疫情防控效果挂钩的。应该说疫情防控政策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科院疫情预测中心提出了防控效果指数,这一项指数模型在卫健委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到主题,“一带一路”生命健康,它的建设任重道远,最主要的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命健康现状、政府重视程度差异非常之大。比如死亡率、政府关注健康程度等等,差异还是非常之大的。

如果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的话,“一带一路”生命健康之路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全周期建设的思路。不仅仅是重视医疗能力的建设,我们也要提升健康水平,还要重视生命质量的升华。

面对“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我们一定要重视顶层设计。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已经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这套方案从8个方面38个细项来开展具体合作。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发表演讲,这是代表我们“健康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重视国际卫生合作。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签订了一个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也标志着我们跟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升华。

“健康丝绸之路”的合作布局,目前我们是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也初步搭建起来。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医疗援助就已经有了,从最近这十年来说,我们仍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的发展可能是未来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深入交流的一个重要领域。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医疗援助就开展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而当下,我们主要还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全球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风险显著增大;第二个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第三个是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科技水平差距巨大;第四个是人才匮乏和资金不足,也制约着卫生健康的合作。

怎么解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点是科技合作。前面几位院士强调的都是科技合作。第二点,也很重要的,就是经济合作、经贸合作。

通过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协同助力,来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健康不等于“医疗+卫生”,健康的内涵是“身健+心康”,健康又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不仅仅是今天我们知道的健康科技,它还包括健康的文化和健康的政策。所以“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科技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助于提升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有助于提高欠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第二是有助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共赢。第三是有助于全面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

另外,经济合作主要有两个大的抓手。一个抓手是粮食,另一个抓手是外贸。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做了一项实证研究,10年的数据、20个国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非双边商品贸易有效地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健康水平,它的婴儿死亡率下降、平均年龄提升。

最后,关于未来重点合作方向与政策建议,合作方向主要是四点:第一是应对重大传染病领域;第二个是医疗援助领域;第三个是先进医疗技术与健康产业发展领域;第四个是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医疗合作领域。

具体而言,应对重大传染病领域又分四个细项:一个是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第二个是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第三个是传染病检测与应对;第四个,也是很重要的,就是疫苗与药物的研发。

医疗援助领域未来的重点是三个子领域:第一个是医疗应急援助;第二个是专项技术援助与培训;第三是医疗能力体系系统化建设。

先进医疗技术与健康产业发展领域又分三个细项:一个是生命组学技术与基因工程;第二个是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第三个是新型检测与治疗技术。

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医药合作领域可分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远程医疗服务,这个是代表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第二个,中国在中医中药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怎么通过“一带一路”深度合作,让中医和中药服务世界人民,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政策建议则主要包括几个部分: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品牌;第二是因国施策,科学制定国际合作路线;第三是前瞻布局,打造可持续不的全周期生命健康产业链;第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科技型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