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孔蓉:AI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周期启动,变革速度更快新创企业机遇更多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康路  

2023年05月30日 14:24  

本文5100字,约7分钟

2023年已“赛程近半”,ChatGPT引发的AI热潮席卷全球。就目前以及在可预见的下半年而言,说“2023年属于AI”并不为过。

比尔盖茨在他的博客GatesNotes盛赞人工智能称,AI时代已经开启,人工智能革命重要程度不亚于手机和互联网的诞生,这是其一生中唯二的革命性技术进步。

继必应、Office接入GPT能力后,Windows操作系统日前正在进一步AI化。微软在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依托GPT4推出的AI功能插件Copilot将引入到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11中。消息一出即引发全球关注。

“这是继今年AI热潮之后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天风证券天风传媒&海外首席分析师、天风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孔蓉日前在接受《财经》新媒体专访时表示,“ChatGPT与Office工具结合在一起,未来大家可以使用这类工具更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与之前的技术革命相比,这一次,中国处于难得历史机遇期。就在微软做出以上官宣之前一周左右,金山办公旗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WPS AI正式对外展示了类微软Copilot的能力。

不久前,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百度前首席科学家陆奇在演讲中也提到:“GPT3.5是分水岭,中国是全球唯二有机会的国家,谁能持续攀升到GPT3.5很关键,到了3.5后可以逐步很快到4。”

近日,ChatGPT还推出了APP版,使用者在手机上更加便捷和自然,并加入了语音交互。 “这件事情的意义不亚于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越。因为原有的用户基数更多来自PC端,如果它在移动端能够更便捷地使用,整体用户基数会更大,从而带来更多的增长,并且斜率可能会更快。” 孔蓉认为。

“此外,如果使用者更多,这意味着应用生态的繁荣和需求以及供给可能会更加丰富。因此,我认为对于广泛的创业者、投资人来说,ChatGPT推出移动端产品带来的产业影响非常值得关注,这将推动整个AI发展进一步加速。”

不过,从当前宏观环境来看,不少投资者有对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而从前段时间美国公司发布了财报来看,可以发现美国公司一方面继续降本增效,因为美国经济压力较大,企业端承受成本压力较明显。另一方面,很多公司财报提到了对AI的投入。

“从这一角度看,正是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大家更加集中力量发展更有可能实现突破式飞跃的技术。而目前的共识是AI为更确定的方向。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实际上并未减少。” 孔蓉表示。

“如果创新能在未来预期时间内带来行业变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它们就会落实到基本面。对于关注这一方向的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此外,孔蓉还特别提到目前人们重视程度可能还不充分的领域,“我们认为AI的核心发展从今年年初开始,不仅局限于与各行各业的结合。AI与各个技术的结合可能会产生的化学反应还没有被充分重视。”比如AI+XR,AI+机器人。孔蓉表示,“以今年为起始点,我们将关注未来10年科技行业的变化。”

 

(以下根据访谈实录整理)

Q:在AI引发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您认为与为往的科技发展比有哪些新特点?

孔蓉: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办公软件类AI产品,包括前期看到的一些公司在制造业领域和设计领域与AI结合,它们的渗透速度比我们想象中快。

我们认为这一轮变化,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和追赶速度更快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可能是硬件端的转移,但这一轮是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我们在各个场合发现,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工具,它确实非常神奇,就像魔法一样,能快速提升工作生产力。因此,无论是企业自上而下,还是每个从业者和打工人,都想要使用这个神奇的工具。这也推动了供给侧,特别是应用端加速创新。

Q:在当前AI+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发现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机会?

孔蓉:AI在不同行业领域的落地,除了软件生产力工具之外,我们还注意到了教育领域,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最看好的是AI+教育。为什么这么看好?

我一直认为,全球教育体系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诞生的,目的更多地是服务于当时工业革命时代的人类分工。然而,对于现在的数字经济和未来的数字经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时代,教育多年来依然没有变化。

对于每个人来说,获取更多知识需要从网络等不同的渠道。从教育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解决的痛点是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这在原有传统教育中可能无法实现,因为大家需要使用统一的教材,老师的授课体系相同,这样才能够教更多人。

但AI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我们发现海外一些公司在这一领域,如语言教育类、逻辑和数学能力的结合等方面,已经有成型的公司推出有趣的教育类创新。

除了AI+教育之外, AI+电商、AI+金融以及AI+娱乐领域,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发展。

Q: AI引发的全球科技浪潮热火朝天,但从宏观来看,欧美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而中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似乎处于‘弱复苏’状态。这是否会对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什么?

孔蓉:在宏观环境下,全球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但我们看到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领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前段时间,美国很多公司发布了财报,一方面继续降本增效,因为美国经济压力较大,企业端承受成本压力较明显。另一方面,很多公司财报提到了对AI的投入。此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在财报和电话会上也都提到这一点。

从这一角度看,大家更加集中力量发展更有可能实现突破式飞跃的技术。目前,大家可能认为AI是更确定的方向。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实际上并未减少。

从未来角度看,虽然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新一轮增长发展周期,许多头脑清醒的企业已经开始投入相对明确的领域。

从我个人角度看,我相信原有世界局势的变化,无论是还是经济,都陷入了存量市场状态。而在存量市场中,很容易产生纷争。如果由于技术创新带来增量市场以及增量利益,是否会缓和目前的冲突?这是我比较期待的,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人类的一部分矛盾。

Q:奇绩论坛的创始人陆奇在演讲中提到,“OpenAI未来肯定比Google大。只不过是大1倍、5倍还是10倍。”您是否认同他的这一观点?另外,如何精准锁定未来的大公司?

孔蓉:在当前时点,从投资和产业角度,大家都希望找到未来的确定性,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料谁一定会胜出。

我们观察每一轮科技变化带来的机会,必然会有大公司衰落,也会有新公司出现。这正是我们所鼓舞的。如果一直只有几个大公司或相对稳定的格局,就会显得乏味。

回到竞争角度,大公司面临创新者的窘境,在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下革命自我,推出破坏式创新或颠覆原有产品业务,这是很少见的,而这给了许多小公司创新的机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ChatGPT这款产品是由OpenAI公司开发的,虽然相关论文最早是谷歌团队成员撰写的。我认为现在Open AI在引领这轮创新,大家都想学习ChatGPT产品或大模型。我非常认同之前交流时一位产业朋友提到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OpenAI本身是如何产生的,而不仅仅是对大模型本身的模仿。

三位Open AI创始人对世界有强烈主张,他们实际上在公司里没有任何股份。前段时间,在国会听证会上,议员询问奥特曼是否赚了很多钱,他表示在公司内没有任何利益。他们更相信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希望利用这一技术改变世界。因此,他们推出了ChatGPT这一产品,并向前发展。他们原本是NGO。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包括国内正在进行AI创新,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这一产品的背景和机构。

由于他们坚定信仰,在遇到技术困难时仍然相信这条路,而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利益。如果仅相信大力出奇迹和暴力美学,在一些商业机构里,可能一开始就不会通过这个产品的评估。因此,我认为这是国内很多创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王小川在朋友圈所言:“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中国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术理想主义。大厂受自己的业务牵引,追逐资本热点的创业公司更动作变形。不止如此,这种理想主义还需要有爱国之心、商业智慧和学术尊重去获得政府支持,推动企业联盟和学术界协同。中国能诞生自己的OpenAI。”

另外,虽然大家普遍认为谷歌仍有很多机会和技术沉淀,但我可能有不同看法。我觉得科技行业的发展非常快速,一旦公司开始掉队,未来赶上并引领的几率就会变小。虽然谷歌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Open AI的引领带来正循环,无论是人才、技术、资源等,都会让它未来发展更快。

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很大压力,比如人员流失等问题。对于国内很多中小公司和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很多投资人认为大模型不适合小公司做,我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如果大家认为只有大公司能做得成,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也不会有新公司出现,那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因此,我认为在所有技术创新下,所有公司都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

只有不断有新公司出现,生态才会更加健康。

Q:现在科技发展的好像太快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不断出现,比如区块链、元宇宙,到如今的AI等等,感觉普通人永远跟不上节奏。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对应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

孔蓉:过去几年,似乎概念特别多,包括我们之前非常关注的元宇宙。虽然这段时间它可能不火了,但我认为方向非常明确,我们的数字化道路并没有变化。

从AI目前的发展来看,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与之前讨论的元宇宙有所不同,AI已经开始落地,比如与微软办公软件结合,以及教育、金融类产品的推出。从开始落地的时刻,对投资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

无论从市场预期还是未来公司基本面角度来看,都可能会呈现出来。因此,从科技投资角度来看,如果各位更关注这一方向并试图寻求机会,我认为可以从落地角度思考,并关注AI方面的创新。

比如,AI创新能在未来预期时间内带来行业变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它们就会落实到基本面。对于关注这一方向的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Q:有人说:我想要的是AI机器人代替我扫地、做家务,但AI却想代替我的工作,让我失业。我该怎么办?

孔蓉:前几个月大家都在讨论AI是否会替代我们,对此感到焦虑。我认为应该将眼光放得更广泛,例如过去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革命确实让一部分人失业,但同时也让这部分失业的人走上了不同的岗位。回顾三四百年前英国的发展,工业时代是如何完成的?最早汽车出现时,马车夫都特别抗拒,因为他们觉得会替代自己。但马车被淘汰后,马车夫流向不同的工作领域。

因此,这是人类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从一个工作岗位向另一个岗位方向转变,我们认为这是无法抵抗的历史发展和产业趋势。

那么,为了应对AI的发展,我们需要思考个人要做好哪些准备?之前流传一段话:AI淘汰的不是人类,而是不会使用AI的人。

在未来,由于AI强大的理解能力,它可能还可以与机器人结合。你的原有想法、行动和创意,可以带上10个AI机器人就可以完成原来10多个人团队的任务。

Midjourney去年(2022年)创收达到1亿美金,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AI应用产品。它制作的纹身图广受大家欢迎,但整个团队仅有十几人。因此,未来我们的企业组织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大家可能分工做搬砖和重复劳动,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动。但未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聪明的大脑,将创意与AI结合,让个人发挥更大价值。

我们之前参加了一场会议,其中一家公司提到了一句话:一个人就是一个战队,在AI时代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Q:对于AI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大佬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这一技术将带来的“震撼”影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AI就像是电力,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说AI技术的普及将像人类学会读写一样,打开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您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您自己会用哪种“比喻”来看待AI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孔蓉:大佬们说的都对。从AI的角度来看,它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一个发动机,让我们原有的经济社会、人类活动开始加速,技术发展也开始提速。当速度提升后,它带来的经济活动以及行业规模可能会快速增加,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是期待,而不是感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