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又来了,5月31日晚八点,各大电商平台正式开启第一波促销活动。作为上半年促进出货量的重要时机,华为、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纷纷加大力度。苹果更是在今年618中首次开启电商直播,主播们略显生硬地在直播间中介绍着手机、手表等产品功能,观众们则为了优惠券不断刷着评论。
与此同时,《财经》新媒体从华为、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处获悉,今年618期间,手机厂商多以直降的方式展开促销活动。在产品方面,包括华为P60系列、小米13系列等发布不久的新机也将在618中迎来首轮降价,优惠力度从几百元至千元不等。除此之外,作为手机厂商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IoT、智能穿戴设备将同步进行促销。
在业内看来,各大手机厂商开启降价促销的背后,是手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出货压力。尽管各大手机厂商对此问题避而不谈,但从近期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手机市场大盘依旧低迷,想尽办法加大出货量几乎成为所有手机厂商的目标。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下滑11%至6760万台,成为自2013年以来最低的第一季度。
各式促销全面开启 折扣覆盖所有产品
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而这已成为近两年电子产品发售的真实写照。为了刺激消费,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的新品降价的速度越来越快,幅度也越来越大。
作为颇受市场关注的手机品牌,苹果首次在天猫618进行直播。5月31日晚7点,苹果在天猫开启直播。记者在直播间注意到,此次苹果采用了店铺商品券与苹果手机购物券叠加的优惠机制。iPhone 14、iPhone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分别降价1000、1500及1700元,iPhone13系列最高降价900元。
除此之外,《财经》新媒体从小米、华为、荣耀、魅族等手机厂商处获悉,在今年618活动中,不管是高端旗舰,还是中低端机型将全部迎来降价促销,甚至部分刚刚发布不久的手机降价便可达到千元。
小米方面称,在今年618中,Redmi K60、12S Pro及小米13系列将开启降价,降幅从300至900元不等。华为则表示,无论是发布两个月的P60系列,还是两周前发布的华为畅享60系列,都参与此次618活动。其中,华为P60系列最高降幅达到了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产手机厂商抢夺高端市场、刺激消费者换机的重要手段,折叠屏价格也出现了大幅跳水。其中,华为Pocket s在降价一千元后起售价已跌破5000元,或成为目前市场中在售折叠屏机型中价格最低的产品。
尽管荣耀方面没有明确表示降价幅度,但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区团队无论从备货方面,还是优惠政策方面,都做出了高度准备。同时,恰逢荣耀90发布,数字系列配合荣耀近期的营销动作,今年618荣耀中国区有望迎来良好的业绩表现。
不容忽视的是,除了价格卷,手机厂商在服务方面也开始卷了起来,以期寻找差异化竞争。魅族方面告诉记者,相较于一般手机品牌一年的产品质保期,魅族在今年618期间推出了三年质保服务活动,为后续品牌服务升级做准备。
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受消费者换机需求低迷、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手机市场仍未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
从出货量来看,相较2022年同期,苹果、OPPO、vivo、荣耀、小米等手机厂商在2023年第一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情况。其中,部分手机厂商出货量一度下降高达35%。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分析认为,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收入放在必要支出上并保持一定的储蓄,对于电子消费品维持理性态度,厂商需要为市场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产品来刺激换机。
为了提高手机销量,除了加码高端旗舰机型,手机厂商正在将目光再度转移至中低端机型,市场内卷不断加剧。在618前夕,小米、荣耀、华为等手机厂商瞄准中高端市场及细分场景密集发布了华为畅享60Pro、荣耀90、小米civi等多款新机。
记者注意到,手机厂商不断把应用于高端机型的技术下放至中高端机型,以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荣耀将高端机型中气息唤醒等功能下放至荣耀90机型,小米则把高端产品的系统化能力应用在Civi系列上。
“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2.7亿部,2023年将会在2.6亿部上下,在此体量上各个品牌和厂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赵明表示,在技术方面,要将旗舰产品上受消费者欢迎、体验好的功能下放至中高端产品线。同时,还要将新技术向各种手机型号进行移植,目前荣耀正在加快这一进程。
不过,伴随着旗舰芯片、大内存、影像提升、快充等配置下沉,中端机技术内卷加剧,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市场中突围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的重要挑战。
在Canalys 分析师朱嘉弢看来,2023年,厂商出货规划趋于理性和保守,市场体量的收缩催化了入门级到中端产品的性价比竞争的白热化。厂商应避免陷入全面价格战,将精力投入在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差异化价值主张的产品,通过提升生态领域体验建立护城河,提高品牌粘性。
值得一提是,近期大模型技术持续火热,市场有声音认为AI或将催生出以往尚未挖掘的用户需求,或引发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形态发生变化。对此,赵明认为,大模型对手机的影像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手机无外乎围绕计算平台、显示平台、通讯平台、系统架构、动力系统、电源系统进行研发设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手机依旧是高综合效率的产品形态,如果替代则需要更高效的平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