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财经智库》承办的“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未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人群将更加多元化,产品结构亦将权益化,同时资产配置呈现全球化的特点,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王军指出,根据有关机构的测算,到2025年中国资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将会达到170万亿元,而到2030年的时候有望突破280万亿元。“其中,跟个人相关的,到2030年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管理产品的规模会达到118万亿元,相比2022年,可能会带来70万亿的增量资金的流入。”
王军进一步指出,目前,虽然有很多机构都在发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包括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信托、保险等,但总的来讲,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机构,依然存在广阔的空间和空白值得去填补和发展。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进入今天这个分论坛的环节,我是王军,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这个分论坛的主题是“加码理财师赛道,助力财富管理升级”。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国家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的第五年,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中国资管市场或者财富管理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里有一组数据,截止到去年年末,中国资管行业规模大约133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资管市场。五年来,国内资管行业正式步入了以标准资产为主体,同时接近于完全净值化的时代,是非常大的变化。而且资管业务在不断发展,不断转型,其中很重要的变化跟今天的主题相关,就是个人投资者数量显著增加。我这里有组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国内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数量达到了7.2亿人的规模,是2016年也就是资管新规之前的接近3倍。到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是9575万人,接近1亿人的个人投资者参与或者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是2019年的近4倍,由此催生了财富管理成为整个大资管行业非常突出的新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我们国家的财富管理市场还会迎来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起码有几个支撑因素是非常显著的: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市场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房地产市场这样一个历史级别的调整也为未来潜在的存量资金流入提供了支撑,同时居民部门、财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加上过去几年累积到数以万亿计的所谓超额储蓄的存在,同时还有像今天在座各类专业化的、市场化的机构投资者,财富管理机构特别是第三方机构的兴起,都为这个行业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根据有关机构的测算,到2025年中国资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将会达到170万亿,而到2030年的时候有望突破280万亿。其中,跟个人相关的,到2030年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管理产品的规模会达到118万亿元,相比2022年,可能会带来70万亿的增量资金的流入。目前,虽然我们有很多机构都在发展个人财富管理的业务,像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信托、保险等等,但是总的来讲,市场还没有出现有绝对优势的机构,尽管刚才提到的这些机构在渠道、产品方面都有优势,但是这个市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和空白值得去填补发展。
因此,展望未来,财富管理将呈现客户人群更加多元化,产品结构也将权益化,线上线下的客户体验也将更加良好,同时资产配置也将呈现全球化的特点。
在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行业发展的大前景面前,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财富管理机构,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能力不断需要提升、不断需要迭代的巨大挑战,这也给理财师也就是今天讨论的主题这样一个新兴行业或者新的赛道,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性发展机会。
理财师及其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会为在座各位,无论是机构也好、个人也好,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呢?特别是机构如何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中起舞弄潮,如何为投资者,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带来更好的体验和高质量帮助呢?对个人投资者,如何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如何避免成为大鳄中的韭菜呢?我相信大家都比较关心。今天下午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各位充分讨论这个问题,听听一会儿邀请到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