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优必选会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吗?|专精特新

文|财经E法 杨柳 编辑|郭丽琴  

2023年08月28日 07:47  

本文3433字,约5分钟

虽然优必选在招股书中预测,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创造巨大的机会,提升人形机器人销量。但是,要把人形机器人从科幻到大规模商业化实现,优必选公司现在急需资金。

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群体,正在成为驱动“中国创新”的先锋。

我们将持续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家故事,他们的愿景与韧性,迷茫与突破,都将逐步塑造中国的创新未来。

如果你的企业也是“专精特新”的一员,或是有志于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欢迎与我们联系,讲出你们的故事。

(邮箱:bgr@caijing.com.cn)


停滞近7个月后,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UBTECH)港股上市之路取得进展。

8月25日,中国证监会通过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必选”)境外IPO备案。一旦在香港上市,优必选将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据证监会公布的备案通知书,优必选拟发行不超过1.558亿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同时,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优必选必须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否则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2023年1月31日,优必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上市。不过此后近7个月时间内,上市流程迟迟未有进展。直到8月25日,港交所官网发布了优必选更新后的招股书。

优必选8月25日更新IPO招股书之前,港交所官网显示招股书的状态已“失效”。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IPO律师分析,这是由于港股上市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如果提交上市申请,但六个月内如果没有上市,上市申请就过期了。但过期之后还有三个月时间可以续期,只要在三个月内重新提交上市申请,审核程序能一直往后延续。

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专门从事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发的企业,近年来将真人尺寸的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业务和研发重点。截至目前,优必选完成9轮融资,腾讯目前作为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通过全资子公司Image Frame Investment和深圳腾讯分别持股5.44%和0.87%,总融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引发新一轮的资本热潮。除了各路玩家加速涌入人形机器人这一充满科幻色彩的硬科技赛道,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也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重要的扶持目标。(详见:人形机器人,又一条万亿赛道开启?)

但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背后,难掩商业化道阻且长的境况。优必选在招股书中亦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限,制造成本仍然较高,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供应链疲软、批量生产进度不足、生产设备及质量控制效率低下及不足等风险。

折戟A股,转战港股

此前,优必选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经历了A股上市折戟,冲刺港股是优必选不得已的选择。

据深圳证监局官网披露的资料,优必选为实现A股上市,于2019年4月22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进行辅导。据当时的市场消息,优必选将科创板作为上市地点。

从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中金公司共公布6期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其中频繁提及的一大主要问题是优必选的国有股权设置批复申请。2020年11月11日,中金公司开始和民生证券共同开展IPO辅导工作。不过约3个月后,中金公司终止了对优必选的辅导,转而由民生证券单独进行辅导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月优必选完成C轮8.2亿美元融资时,民生证券正是投资方之一。

民生证券2021年7月12日发布第2期辅导工作报告后,优必选的A股上市进程就陷入沉寂,直到2023年1月31日转战港股,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优必选转换市场,选择港股作为IPO冲刺目标,多位受访者提到审核标准或是背后的一大考量。

前述不愿具名的港股IPO律师对财经E法指出,科创板不仅要求公司有科创属性,还比较倾向于能够盈利的公司,像优必选这类未盈利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之路上,相对来讲不是那么容易。而港股有盈利测试、市值/收入测试以及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三套财务指标,企业可根据自己财务状况三选一,因此不一定非得满足盈利的要求。冲刺港股,只要符合条件,“能否上市大概是能够预期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同样认为,优必选此次选择港股上市可能与当前市场的形势有关,目前一些市场的审核标准比较严格,上市门槛较高,而港股市场则相对宽松一些。再者,港股更加国际化,有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和更灵活的上市规则,这对于一些科技企业来说更具吸引力。

江瀚对优必选的上市持乐观预期。他说,优必选是一家备受关注的科技企业,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其港股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针对转战港股的原因以及闯关上市预期,财经E法通过邮件联系了优必选,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老龄化大机会?

优必选的上市来自于现实考虑——人形机器人高成本。

得益于AI大模型和伺服驱动器控制技术等取得进展,人形机器人迎来风口。据咨询公司弗若斯斯沙利文的预估,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28年将达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0亿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15.2%;中国市场上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则将达到99亿元,约占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5.4%。

优必选早在这轮人形机器人热潮前就专注于该领域。2018年,优必选推出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Walker,并在2019年登上央视春晚。据优必选官网介绍,这款机器人实现中国双足机器人行走能力的突破,能够实现在地毯、地板、大理石等不同材质地面的稳定行走。此后,优必选发布Walker机器人迭代版Walker X以及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Walker H2。据介绍,Walker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包括演示、行走、问候、握手、跳舞以及物联网智能家居监控等。

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透露,优必选将于今年11月底或12月份对外推出身高1米75以上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希望把优必选将近10年的积累都体现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上”。

展望未来商业落地前景,优必选认为主要有三大领域:比如在办公室或展会从事接待服务的一般商业领域;工业制造业;家庭场景中起到娱乐和陪伴作用。

但短期内,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落地存在多重挑战。据优必选介绍,该公司一直将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作为研发核心,致使研发成本高企,甚至研发成本超过同期营收。据招股书,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以及2023年前4个月,优必选投入研发开支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和1.61亿元,占同年或同期总收入的57.9%、63.3%、42.5%及122.1%。

巨额研发投入导致优必选盈利承压,亏损持续。从2020年到2023年前四个月,优必选经营亏损约28亿元,分别5.96亿元、8.83亿元、9.53亿元和4.1亿元。

另一严峻现实来自当前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规模仍有限。据招股书,优必选指出,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大规模商业化或将达不到预期,这或会导致市场发展不理想并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数据显示,另一严峻现实来自当前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规模仍有限。据招股书,优必选2021年售出一台Walker-2机器人,2022年售出一台Walker、一台Walker-1、两台Walker-2及四台Walker X,2023年前四个月售出一台Walker-2。亦即,从2021年至2023年前四个月,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销量仅为10台。从应用领域来看,主要落地教育场景、问候及展示场景。从这10台人形机器人销售中,优必选得到的收入仅为5980万,和研发投入规模相距甚远。

虽然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尚在起步阶段,又面临研发和生产费用的阻碍,但优必选仍看好未来市场前景。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机器人大会上,周剑相信,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创业不要太多考虑今天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应多看看人类真实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东西,靠努力和时间的累积可以去实现,而不要一上来就觉得这个东西离我们还很远”。 

优必选在招股书中预测,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创造巨大的机会,提升人形机器人销量。此外,视觉处理及传感技术等,可以支持人形机器人在保持良好姿态及步态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从而降低成本,促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招股书指出,迄今为止,优必选科技已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多个企业级客户,共售出60万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