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处于初级阶段 数字化、风控等难题待解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闫晓寒 | 文 编辑 | 舒志娟  

2023年11月23日 20:03  

本文1261字,约2分钟

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落地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时仍面临不同程度的难题。11月22日,IDC联合京东科技发布《2023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超过75%的受访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处于初级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惠及还需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上下游存在数据不足、便捷度不高、期限不够灵活等融资痛点。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已有超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占据主流。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这一传统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白皮书指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面临过度依赖核心企业,尚未摆脱主体信用,尤其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流动尚且无法触及二、三级产业链末端的节点等核心难点,从而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

此外,风控也是供应链金融产业落地过程中的核心痛点。白皮书显示,在推进供应链金融落地方面,核心企业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因可用数据不足等导致的风控能力不足等关键挑战。

在这背后是,作为整个风控的基石,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能力还有待提升。虽然,目前市场中已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三类不同背景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都在探索新模式。不过,从实践结果来看,这些探索虽然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产业、科技、金融的不同维度仍存在一定缺失。

具体而言,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存在引入资方和资金有限、风控拓展能力有局限等挑战;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存在难以获得深入产业的底层数据等缺陷;科技公司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存在缺乏对产业的理解、对接资金方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不过,在IDC金融行业研究总监高飞看来,虽然供应链金融科技落地产业、拓展服务范围面临诸多困局,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多维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金融机构有效地消除信息差,提升风控、营销等智能决策能力,从而使得之前部分产业链末端的“不可贷”变得“可贷”。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鲁顺指出,单纯的科技公司做金融服务非常困难,而像京东科技等能够输出综合能力又有“兜底”能力的机构,建立平台是最优解。

十年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从“服务京东内部生态发展1.0阶段”发展至“产业平台化输出3.0阶段”。目前,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在包括泛零售、泛互联网、大制造、能源化工、交通物流、大宗供应链、新能源等领域落地。

谈及未来,鲁顺认为,核心问题在于核心企业自身的觉醒,企业能够将供应链管理提升到一个高度,同时明白未来竞争并不是一个个体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

有分析人士指出,科技将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进程的第一引擎,而包括京东科技在内的科技金融企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借助自身的科技能力以及对业务、对行业的理解,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部相关人士表示,把供应链服务渗透到更多产业链末端,围绕行业做得更深更透,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