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间,拼多多盘中股价大涨4.22%飙升至144.87美元/股,市值达1921亿美元,一度超过阿里巴巴1915亿美元的总市值。截至收盘,拼多多股价涨幅收窄,市值虽被阿里反超,但与其差距已缩小至19亿美元。
3年前,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美股市值超出拼多多(NASDAQ:PDD)十倍以上。3年后,拼多多上演了大逆袭。这一变化,使得电商行业许久未变的“一超多强”格局不再牢不可破,开始松动。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导火索来自于拼多多最新发布的财报。
拼多多业绩超预期 市值一度反超阿里
最新财报显示,拼多多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业绩远超市场预期。
更大的惊喜还藏在财报中。本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396.9亿元,同比增长39%;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15%至291.53亿元。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大涨18.8%,总市值达到1834亿美元。11月29日美股开盘后,拼多多股价一度涨超4%,盘中市值达到1921亿美元超过阿里。
从财报中不难发现,拼多多除了稳定国内电商基本盘外,交易服务是推动其业绩超预期的重要力量。而交易服务收入主要包括多多买菜的佣金收入、跨境电商Temu收入以及部分百亿补贴的佣金,其中增长最突出的无疑来自Temu的业绩贡献,让其成为拼多多的新增长引擎。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Temu销售额已破50亿美元,目前已经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用户留存看,据中金数据显示,2023年7月,Temu在美国市场7日和30日留存率分别为18.5%、13.5%,已经超过eBay、SHEIN,逐渐向亚马逊靠拢。
而与拼多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巴巴出现了疲态。尽管其营收和利润双增,但增速放缓却是不争的问题。
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4财年第二财季实现营收2247.9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为266.96亿元,与上年同期224.67亿元的净亏损相比扭亏为盈。其中,最为核心的淘天集团实现营收976.54亿元,同比增长4%;经调整EBITA为470.77亿元,同比增长3%。本季度营收占总集团的比重为43.4%,对比上一财季的49%有所下滑。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港股下跌7.62%,美股则大跌9%。
事实上,阿里巴巴自从上而下开启了变革。此前“1+6+N”分拆计划,部分按下暂停键,阿里云不再完全分拆、盒马暂缓上市,这些让外界对阿里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多不确定。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笔者,导致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巴巴的原因在于,近年来,阿里巴巴剥离了很多业务,以及东南亚电商业务发展承压,海外业务增长有限,多种因素导致其市值一直下探。而拼多多专注电商业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以“价格”优势的系统和运营机制,加上海外市场增速迅速,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发展更是迅猛,资本市场预期越来越高,一跌一涨使得两者之间的市值差距不断缩小。
“阿里市值缩水的原因,涉及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战略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层变动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随着新电商的崛起,对未来电商发展格局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新平台不仅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而且在商业模式和具体打法上有其优势,对传统电商平台而言将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AI电商时代 挑战与机遇并存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罕见内网发帖回应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在他看来,新形势的挑战下,阿里这个庞大的组织需要走入更坚决、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改革里。
AI驱动科技业务将成阿里未来发展重要方向。马云指出,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此前,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曾在业绩会中披露,面向未来阿里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吴泳铭表示,阿里将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作为重要优先级方向,以更灵活的治理机制,抓住科技变革带来的新机会。其中,淘天作为阿里的核心业务,自然也是阿里进行AI赋能改造的前沿阵地。
而拼多多也成立了大模型团队,加快大模型在客服、对话等场景下的应用,且拓展至其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智能客服、搜索、推荐等业务场景。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笔者,AI电商将是阿里下一步变革的重要利器。过去,电商干掉中间商,提高了销售渠道效率。现在,电商之间的竞争围绕低价,各家平台价格逐渐透明,价差越来越小。而未来,电商和电商之间的竞争在于谁能够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促成交易,则是竞争的关键,而AI电商是一剂良药。
庄帅认为,AI对电商平台影响在于,让电商平台可以以个性化、差异化地的方式服务更大规模的用户,满足用户的分层消费需求并建立平台的差异优势。同时,电商AI让电商平台上的千万数量级商家从“内卷式竞争”过度到“创新式竞合”阶段,从而使电商平台的生态变得更加健康。
不过,AI技术的引入也给电商行业带来了挑战。庄帅指出,AI技术在个性化推荐算法上的应用,导致算力成本非常高,将成为企业进入AI电商时代的一大障碍。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担忧也日益增加,如何确保在利用消费者数据来优化体验的同时,也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