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周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发布,华为智选车被曝推出独立门店,“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首日破发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整理 | 刘芬 实习生谢奕宁 编辑 | 蒋诗舟  

2023年12月22日 12:28  

本文4964字,约7分钟

一周要闻(12月18日-12月22日)

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
工信部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华为智选车被曝推出独立门店,预计2024年达到800家
激光雷达上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禾赛科技回应
小米汽车泄密事件后续
“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首日破发
蔚来获阿布扎比投资机构22亿美元融资
奔驰、宝马、智己官宣获得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
OpenAI发布AI安全指南:董事会有权阻止新AI模型发布
利亚德·虚拟动点发布LYDIA专业能力动作大模型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离世,所持69.06亿股A类股份转换成B类股份

监管动态

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下称《目录》)。据悉,本次《目录》修订共删除34项技术条目,新增4项,对37项技术条目的控制要点和技术参数进行修改。修订后《目录》由164项压缩至134项,其中禁止类24项,限制类110项。

主要修订内容方面,一是删除绿色植物生产调节剂制造技术等6项禁止出口的技术条目,以及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目标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等28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二是新增1项禁止类技术条目,即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新增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散料装卸输送技术、激光雷达系统等3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经营主体可依法按照许可程序进行出口申请。三是对37项技术条目的控制要点和技术参数进行调整,涉及中药材资源及生产等6项禁止出口的技术条目,以及经济作物栽培繁育技术、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大型高速风洞设计建设技术等31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

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

12月21日,由科技部监督司编制的《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下称《指引》)正式发布。据悉,《指引》从研究选题与实施、数据管理、成果署名、同行评议、伦理审查、监督管理等11个方面,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下称“科研单位”),提出了开展负责任研究应普遍遵循的科学道德准则和学术研究规范。

《指引》明确,公布突破性研究成果和重大研究进展应经所在科研单位同意。未经科学验证或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不得向公众传播;不得将已发表的论文或其中的数据、图片等再次发表,不得将多篇已发表论文各取一部分拼凑出“新成果”后发表等。此外,开展涉及以人为研究参与者、涉及实验动物,以及不直接涉及人或动物,但可能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秩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带来伦理风险挑战的科技活动,应按规定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开展涉及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等紧急状态的科技活动,应遵守科技伦理应急审查程序及相关要求,不得以紧急情况为由,回避科技伦理审查或降低科技伦理审查标准。

工信部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据工信部官网消息,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好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中,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强调: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

公司聚焦

【智能汽车】

激光雷达上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禾赛科技回应

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其中新增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散料装卸输送技术、激光雷达系统等3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经营主体可依法按照许可程序进行出口申请。

全球化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禾赛科技对《财经》新媒体表示:“商务部此次修订目录进一步细化了限制出口技术的激光雷达产品参数,看上去所限对象为特殊用途的激光雷达,并非民用车载激光雷达。目前包括禾赛科技在内的、市场上所有面向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车载激光雷达产品,均不符合目录中所列的任一受限产品参数,比如测距>2km、测距精度<2mm,因此不在此修订目录范围之内。”

华为智选车被曝推出独立门店,预计2024年达到800家

12月21日,据36氪报道,华为正在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预计2024年,华为新建的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2025年冲击1000家。华为鸿蒙智行的一份合作商招商文件显示,鸿蒙智行用户中心提供服务包括销售、交付和售后,即销交服一体化用户中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用户中心正是华为智选车独立门店的一种。

小米汽车泄密事件后续

12月19日晚,小米发布声明称,2023年12月17日,媒体“ZAKER”员工包某某、“小白买车”员工关某某,在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知保密义务与相应罚则的情况下,未经许可有意泄露保密拍摄内容。经小米集团保密管理团队查实,以上两人已承认其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经与其所属媒体沟通,小米集团将依据双方签署的《保密承诺书》相应条款追究两人及所属媒体泄密责任,包括并不限于公开道歉、罚金。

对此,ZAKER和小白买车分别在12月20日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辞退涉事员工,永不录用。

此外,小米集团查实,2023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首日破发

12月20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1274.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自动驾驶第一股”,发行价为29.65港元/股,募资净额为 5.95 亿港元。截至上市首日收盘,知行科技股价报25.85港元/股,较发行价跌12.82%,总市值约58.51亿港元。

据悉,按2022年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销售收入计算,知行科技是中国第二大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知行科技分别实现营收4765.5万元、1.78亿元、13.26亿元及5.43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5382.7万元、4.64亿元、3.42亿元及9974.8万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0.36亿元、0.34亿元、0.17亿元及至0.46亿元。

谈及如何进行规模与成本平衡,知行科技曾对《财经》新媒体表示,过去知行科技的产品更多面向高端车型,随着乘用车市场智驾功能需求的扩大,知行科技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重要产品iDC Mid,推出后很快取得主机厂定点,并在2023年完成批量交付,这从侧面证明中高端市场车型对智驾功能同样存在很强需求。知行科技也在积极研发关于智能驾驶摄像头的下一代产品,该产品可实现的功能较为简单,但成本更低。这样,知行科技的产品就涵盖高、中、低端市场,更全面满足客户需求。

蔚来获阿布扎比投资机构22亿美元融资

12月18日,蔚来在港交所公告称,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将以现金形式向公司战略投资约22亿美元(约157亿元),此次交割预计于12月最后一周落实。交易完成后,CYVN将实益持有蔚来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约20.1%,拥有的投票权在13%左右,并有权向公司董事会提名董事。

对于CYVN可能替代李斌成为蔚来最大股东的外界猜测,李斌回应称:“第一,自己早已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大股东;第二,因为有超级投票权,我的投票权仍然保持最多,在股东投票层面的变化很小。”

奔驰、宝马、智己官宣获得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

12月14日,宝马集团通过官微宣布,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12月18日,梅赛德斯-奔驰对外宣布,成为首批获批北京市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正式在京启动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实测。同日,智己汽车通过官微宣布,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智己汽车同时透露,正在申报工信部L3公告准入试点,并有望成为首批进入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的车型。

【AI】

OpenAI发布AI安全指南:董事会有权阻止新AI模型发布

当地时间12月18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在其官网公布了一份名为“准备框架(Preparedness Framework)”的安全指南,以帮助跟踪、评估、预测和防范愈发强大的AI模型相关的风险。其中一条规则是,即使CEO等公司领导层认为AI模型是安全的,董事会也可以阻止其发布。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离世,所持69.06亿股A类股份转换成B类股份

日前,商汤科技发布讣告,商汤科技创始人、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汤晓鸥教授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5日23时45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12月18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称,由汤晓鸥透过Amind Inc. (一家由其全资持有的公司)所持有的69.06亿股商汤科技A类股份的不同投票权,已随汤晓鸥于2023年12月15日逝世而终止。该股份预期将按照一换一比例转换成公司B类股份。转换后,已发行的A类股份数目将为6.14亿股,占本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案的本公司投票权约15.75%,但有关若干根据相关上市规则的本公司保留事项的决议案除外,就此每股股份享有一票投票权。已发行的B类股份数目将为328.55亿股,占本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案的本公司投票权约84.25%,但有关若干根据相关上市规则的本公司保留事项的决议案除外。

公司业务营运会继续由徐立(公司的执行主席及首席执行官)、王晓刚(公司的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家)及徐冰(公司的执行董事),以及公司的其他董事及管理团队领导。商汤科技称,汤晓鸥的逝世并不预期会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及一般业务营运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利亚德·虚拟动点发布LYDIA专业能力动作大模型

12月20日,利亚德·虚拟动点在AI成果发布日正式发布“LYDIA”动作大模型。该模型是利亚德·虚拟动点自主研发的专业能力大模型,具备对空间动作数据的“认知、感知、预测、生成”等核心能力,在全球范围的空间计算、动作生成领域探索了AIGC的新模式。

据悉,LYDIA动作大模型的参数包括两个部分:基础数据参数和核心动作数据参数。在基础数据参数方面,LYDIA参考了当今主流的大模型数据集,在训练模型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中达到了百亿集的规模;在核心动作数据参数方面,拥有多年optitrack光学动捕的数据积累、无标记点动捕的数据沉淀,以及互联网公开视频中的动作数据提炼。凭借三种动作数据的积累,利亚德·虚拟动点对LYDIA大模型成功进行了动作数据的认知训练。

利亚德集团CMO、虚拟动点CEO刘耀东在分享中表示:“LYDIA是目前全球范围为数不多真正实现动作生成的大模型。区别于其他通用大模型,LYDIA动作大模型是专业能力大模型,二者能力特点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同,互为能力补充,场景补齐。LYDIA可实现对空间计算领域动作数据的认知理解,从而进行高效的动作生成。”

人才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