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彬: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 罗立彬 王思思  

2023年12月31日 11:17  

本文3870字,约6分钟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3年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2024年的重要经济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其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并指出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并“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中国对外贸易保持稳定

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较为稳定。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21.6万亿元,增长0.3%。应该说,今年外贸能够保持稳定状况实属不易。

一是今年以来全球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向服务回调,对制造业产品需求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这种下行阶段从2022年四季度就已经开始,今年全年持续,伴随而来的是货物贸易整体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期发布的《世界贸易更新》数据表明,今年全球主要贸易国家货物贸易都在下降,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南非分别下降7%、5%、11%、24%、11%,相反服务贸易在增长。一份关于美国家庭消费研究也表明美国商品消费在2021年3月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而服务消费则是一直保持恢复性增长。

二是我国货物贸易在2020年之后经历了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是新冠疫情之后全球服务需求无法正常实现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向制造业产品转移的结果,也是2020年下半年之后我国疫情防控相对较好的结果。以美元价值计算,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在2012年到2020年之间年增长率从未超过10%,但是2021年却同比增速高达29%;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比重也从2019年之前的13%上下,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14.6%,2021年更是接近15%。综合各种情况判断,这种提升有一部分是疫情影响之下的周期性结果,可以预期的是在疫情之后会经历回调。因此今年经历一定的负增长也是预料之中。

第三,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待2023年外贸增长,可能更有参考意义。我们分别用3年移动平均和5年移动平均来做预测,得到的2023年的预测贸易额为3.2万亿美元和2.9万亿美元,虽然和2022年的实际贸易额相比,分别下降11.5%和19.1%,但是和疫情前的2019年的2.5万亿美元相比,仍然可以达到年均增长率为6.2%和3.8%。换句话说,如果以3年或5年为一个周期来看平均增长率,即使今年外贸出口规模有所波动,也是比较正常的。而今年我国贸易规模占据全球比重仍然保持比较稳定,并没有下降,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

培育外贸新动能对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对于明年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外贸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放在第一句话重点强调,并明确指出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基础上,要做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这几项重点工作。这既说明“培育外贸新动能”非常重要,也说明在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抓手。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首先是对外贸易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中国一直承担着“世界工厂”角色,目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高达30.1%,中国近年来多次强调维持制造业比重的重要性,国际市场依然是中国制造业产品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仍是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中国的人均GNI(国民总收入)为1.28万美元,低于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门槛1.38万美元,因此仍然是中等收入经济体,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发展对外贸易来挖掘经济增长潜能。

其次是外贸需要新动能,因为中国外贸旧动能在减弱,必须发现新动能才能更好发挥外贸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具备规模巨大、成本极低、效率高的劳动力,比如1980年,中国劳动力占全球比重高达23%,是美国劳动力人口规模的4.5倍,成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3,美国的1/65;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后来的25年当中上涨都很缓慢,形成了低成本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状况,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它对全世界的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等其他生产要素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到了2022年,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是在2005年之后,中国经历了全世界最快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到了2022年,中国的人均GDP和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同,很难再单纯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动能集结全球资源来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并出口了。

中国有可供培育的外贸新动能

中国有可供培育的外贸新动能。一个重要新动能是中国“具备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的独一无二的国情特征,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意味着引力,中等收入经济体意味着潜力;因此中国有可能继续依靠国内巨大市场来吸引全球优势资源,共同努力开拓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发挥这一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是服务贸易。通过服务贸易进口,吸引全球优质生产要素进入,与国内的生产要素相互竞争、合作,参与国内经济循环,共同开发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的服务,也可以在与进口服务竞争过程中,形成出口竞争力,并结合中国制造业优势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近年来,在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大量中国国产品牌出口国外的例子,这些品牌产品都是在服务国内大市场过程中形成的出口竞争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很多具体的表述,都对服务贸易有非常直接的正面影响,比如“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说明明年经济工作非常重视服务贸易。

另一个重要新动能是建立在超大规模市场和数字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国内分工细化,它可以帮助中国形成制造业综合优势,弥补由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旧动能转弱,同时帮助中国以“世界工厂”为基础,逐步在中国品牌、中国商业模式、中国服务等中高端领域产生新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人口,特别有利于“分工细化与规模经济相容”,提升国内分工收益;人口和市场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分工细化之后各分工角色仍可面对可观的市场规模,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国内市场和人口规模小的经济体就不易做到这一点。2022年9月完成修订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都可以看作是分工细化之后的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应用广泛,极大降低分工的成本。在数字空间里,人们不受时空约束,高效率地进行沟通、支付,数字技术支撑之下的算力算法、智能供需匹配,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从而更容易形成细分分工的局面,降低分工成本。比如江苏常熟近3年来有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总之,超大规模人口和国内市场可以提高分工的收益,而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分工的成本,这两点加在一起,就极大提升了国内的均衡分工水平,进而提升效率,带来综合成本优势。

跨境电商将国内分工细化带来的综合成本优势带到国际市场,并将优势进一步拓展到中国品牌、中国商业模式、中国服务等中高端领域。一方面,国际跨境电商平台降低了原来高昂的国际分销渠道成本,缩短中间环节,使一些中国品牌可以直接面对国外市场。据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上的数据,在过去12个月内亚马逊上销售额超1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25%,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20%;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国内跨境电商平台本身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相关应用程序在国外下载量名列前茅,这相当于国内电商平台带着差异化的中国商业模式,在国际分销渠道竞争中取胜,并将中国制造业优势拓展到国际分销等中国服务领域,也帮助国内原本只做国际贴牌的中国产品,开始将优势从制造领域向品牌培育领域拓展。比如南京有一家公司,近年来通过跨境电商来做家居办公产品出口,从以往的“贴牌业务”模式变成做自己的品牌,利润翻倍。电商模式能够更加细致地把握消费者细分需求并快速反应,这也为一些国内细分市场上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比如南京薏凡特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薏凡特”牌产品80%销往海外,价格和品质均媲美一些国际大牌。总之,跨境电商的发展正在把中国产品出口优势,逐渐升级到产品+品牌+商业模式的整体出口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外贸结构升级。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增长5.7%。可以预计,跨境电商将成为培育和发挥中国外贸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发展跨境电商也是培育与发挥中国外贸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作者罗立彬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王思思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生。)

(本文首发于《南京日报》)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