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经济:不会大衰退,有望软着陆

《财经》杂志 文/黄海洲  

2024年02月04日 13:35  

本文2706字,约4分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将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如果2024年美国经济进一步下行,美联储将随时准备减息,这将为美国往“软着陆” 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图/法新

新冠疫情以来,得益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和政府的积极应对,2020年全球股市表现优异;2021年整体表现不俗;2022年因为通胀快速抬升,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强力加息,对股市、债市和汇市造成较大冲击;2023年通胀开始回落,全球市场回暖。

西方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过去两年面临高通胀压力。现在通胀企稳,美联储在2023年底也表达了停止加息,甚至在2024年二季度就开始减息的预期。

全球市场过去几年的表现和美国2020年应对新冠危机时的政策有关。2020年3月,美国股市四次“熔断”。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可能会重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也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人士和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重现类似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当时,国内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认为,美国不会重现2008年那样的危机,更不会重现像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美国金融系统成功实现了去杠杆,经济基本面得到有效恢复;第二,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准备连任竞选,对国会和美国政策影响力大,而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已连任两届,对国会和美国政策影响力小。2008年美国发生了内生的巨大金融危机,也是小布什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共和党不可能再次连任美国总统了。

事实上,美国政府应对2020年新冠危机的政策力度远远超过了2008年那次。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惊人的6万亿美元,接近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0%,其中特朗普在任期内推出了4.1万亿美元(2020年4月-12月),拜登执政后推出了1.9万亿美元(2021年1月-4月)。

不少经济学认为一国的年新增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当年GDP的3%这一阈值。2020年新冠危机之后,大多数国家的新增财政赤字都超过了3%的阈值,美国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的新增财政赤字接近其GDP的30%。美国政府利用新增财政赤字对居民和企业做了大量的转移支付,有效修复了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因此美国政府储蓄和居民储蓄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

2020年疫情之后,美国的M2年增长超过20%,2020年11月达到25.2%,与此同时美联储推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QE4,也有人称为“无上限量化宽松”)。2008年以后,美联储用了差不多五年时间推出了三次大规模量化宽松,总计扩表3万亿美元。2020年3月美股断崖式暴跌;随后,美联储在六个月内推出了扩表4万亿的第四次“无上限量化宽松”(QE4);之后,美股一路高歌猛进,美国科技公司股指大幅度上涨。但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政策应对为未来两年高通胀埋下了伏笔。

从市场角度出发,中国2023年的财政政策还是积极偏稳健。2023年,美国政府在抗通胀的同时也在增加财政赤字,其抗通胀条件下的财政赤字的力度(占GDP比例)远高于中国在稳增长条件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目前美国虽然继续面临高通胀的风险,但美联储并不急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并已经释放停止加息甚至准备降息的信号。如果2024年美国经济进一步下行,美联储将随时准备减息,这将为美国往“软着陆”方向提供政策支持。

2023年初,市场不少人预测美国经济会面临巨大的“硬着陆”风险。但2023年美国经济没有“硬着陆”,年GDP增长达2.5%。目前看起来,2024年美国经济会继续往“软着陆”方向走。总体来讲,虽然在2020年一度面临大萧条式的巨大风险,美国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控,成功化解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避免了经济大幅衰退和“硬着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之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风险是走向日本式以“三低”(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为特征的长期性衰退。美国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可能已经成功化解了这类长期风险。

从国内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相对较弱,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不断下跌。疫情后,国内消费有一定的复苏,但结构分化,低端消费复苏快,中高端反弹力度不足。

从中美两国政策选项来看,美国在抗通胀时财政政策继续发力。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偏弱,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为负,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在零附近,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但国内财政政策力度和市场预期有较大差异。从国内政策的可能选项来看,一方面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提高投资回报预期;另一方面是降息,但降息的空间并不大。大幅度降息对银行利差、利润会有明显的影响,且中美利差倒挂对人民币汇率也有较大影响。假如美联储2024年大幅度减息,可能为国内利率向下调整打开空间。

日本方面,2022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复苏性通胀,但此次通胀并不是因为日本国内政策有效。日本经济“失去了三十年”,经济在零增长、零通胀、零利率(三零经济)的道路上滑行,人均GDP相对于美国从1994年的150%的水平,逐步、缓慢下滑到2023年的不到50%。日本此次的通胀拉升,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高通胀,以及油价上涨带来全球发达国家CPI普遍的上涨,导致日本较高的输入性通胀。

欧洲方面,欧洲央行不会跟随美联储减息,但也已经从加息转换到了观望的状态。2022年-2023年,欧洲出现比较大的结构性变化,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熄火了。德国2023年的经济很可能下滑,市场预期GDP增长为-0.5%。德国经济过去几年面临外部的双重冲击:一方面,德国经济以前得益于俄罗斯相对廉价的能源,但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相对廉价的能源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德国经济得益于对中国的大量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消费业出口,比如BMW等高端汽车。疫情之后,虽然中国消费反弹,但高端消费反弹力度明显较弱。同时,国内消费者开始青睐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欧洲其他经济总体也比较弱,但整体上欧洲区的经济并没有衰退。

对2024年的展望,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4年预测,美国GDP增长2.1%,中国GDP增长4.6%,德国GDP增长0.5%。

2024年全球经济并不会大幅衰退,将在“软着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为市场经济学家;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