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反对清盘呈请称:涉及金额占比较低,保交付仍是重点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高素英  

2024年02月28日 15:20  

本文1320字,约2分钟

2月28日,碧桂园(02007.HK)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获悉Ever Credit Limited于2024年2月27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的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内容有关呈请人与本公司之间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公司将极力反对呈请。

碧桂园方面相关人士对笔者表示,此次碧桂园涉建滔集团的债务金额在境外整体有息负债占比很低,单一债权人的行为不会对公司保交楼、正常经营以及境外债务整体重组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碧桂园各项经营一切正常,将继续以保交付、保经营为主要工作目标,最大程度保障购房业主、债权人、投资人和员工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权益。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自公告无法如期偿付所有境外债务以来,碧桂园已聘请财务和法律顾问,协助评估本集团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并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已与境外主要债权人团体代表小组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境外债整体重组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各方均认为碧桂园清盘是各方皆输的结果。碧桂园将持续与主要境外债权人团队积极协商沟通协作,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个别债权人向香港法院申请公司清盘的情况较为常见,清盘呈请是债权人的权利,任何一个债权人都可以申请,但申请不代表一定会被清盘。清盘需要经过法院审理后最终决定,法院会听取聆讯综合评估,只有清盘的价值更符合大多数债权人的利益才会被批准。”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如果碧桂园还上债务或者双方协商出处理方案,只要债权人同意,破产管理人可以向法庭申请撤销清盘申请。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同样表示,在香港,当一家公司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或者被认为是财务上不可持续的时,债权人、公司股东或公司本身可以向法院申请清盘令。强制性清盘通常是债权人通过向法院提出申请启动,法院在考虑了所有相关因素后,才会发出清盘令。

那么,此次清盘申请是否会对碧桂园项目产生影响?黄立冲认为,被申请清盘的是海外碧桂园,内地项目并不等于会清盘。

值得关注的是,继去年累计交付超60万套房屋,今年碧桂园依然将重点放在保交楼上。1月初,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指出,2024年,碧桂园预计交付量超48万套。同时,在保交付、优化经营的过程中,努力保信用,做好各相关方的沟通和安排,使公司在保交付过程中有序修复资产负债表。

目前,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在加速落地,随着“白名单”的出台,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就在此前一日,碧桂园刚刚公布了最新进入“白名单”项目数据。截至2月28日,碧桂园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135个。其中,大连市碧桂园星荟时代获工商银行通过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融资支持约2.12亿元。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认为,目前来看,进入“白名单”后,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盘活项目、推动保交付、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与此同时,如果交付后仍有利润,这部分资金将归集到集团。对于购房者来说,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延期交付风险也将明显低于未进入“白名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