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垂直大模型可赋能百行千业 建议制定通用大模型安全标准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闫晓寒 编辑 | 高素英  

2024年03月06日 14:23  

本文1519字,约2分钟

以大语言模型ChatGPT、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涌现,带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对大模型安全问题的担忧。这也成为身处网络安全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关注的重点。

3月4日,笔者从360集团方面获悉,周鸿祎在今年“两会”会上,就聚焦数字安全及AI大模型发展等方向进行提案。其中,有关大模型发展方向及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提案受到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周鸿祎建议国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

周鸿祎认为,通用大模型的发展,已不是单纯的科技之争,更是国运之争,影响深远。尽管当前中国在通用大模型核心技术上赶超美国仍需时间,但在大模型应用方面,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在他看来,中国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垂直化、产业化,即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

这背后,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无法直接应用,比如虽然通用大模型是“通才”,但仍存在缺乏行业深度、与组织内部业务结合不紧密、存在安全数据隐患等问题,因此,发展垂直化和企业化的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许多垂直领域并不需要千亿规模的大模型,百亿大模型已经足够赋能百行千业。周鸿祎认为,相较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调试和部署成本更低、训练时间更少,性价比更高,同时,垂直大模型所需算力更小,有助于应对当前算力“卡脖子”的问题。

那么垂直大模型的发展应关注哪些关键要素?周鸿祎认为场景、知识和业务融合至关重要。对此,他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为发展垂直化、小型化、低成本的大模型开放更多“小切口、大纵深”的落地机会。

“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在实践中要拆分场景具体分析,在业务流程上找准切入点,选择与大模型成熟能力匹配的业务环节切入。”周鸿祎说,切入点虽小,但纵深推进,对业务影响很大,改造收效更大。

此外,他还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业务融合方面,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不容忽视的是,伴随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扩大,技术安全、内容安全和人类安全三大类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近期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进一步加剧了担忧。

周鸿祎认为,目前国内大模型安全领域是整个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国内大模型企业不熟悉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网络安全等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挑战;以及大部分安全公司很少真正有能力深入大模型研究。

周鸿祎指出,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是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实现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对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更需国家和企业重点应对和保障。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并扶持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担起重担,聚焦攻坚,为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央国企对通用大模型的应用,具有更高的安全标准,不仅关涉商业安全,更关涉国家安全。”对此,周鸿祎建议政府和央国企加强与兼具“安全和 AI”能力企业的合作,尤其针对被美制裁的企业,放宽与此类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在政策和招投标条件上,给予更多合作机会,发挥此类企业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