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第五次冲刺港交所 多元化变现路径成突围关键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闫晓寒 编辑 | 王婧雅  

2024年03月21日 14:25  

本文1188字,约2分钟

四次冲刺上市未果后,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共同为其联席保荐人。此前,嘀嗒出行分别在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和2023年8四次递表港交所,但均以失败告终。

根据嘀嗒出行最新招股书,2023年公司总营收达到8.15亿元,同比增长43%,并自2019年起保持盈利状态,去年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6亿元。然而,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嘀嗒出行的市场地位受到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在顺风车领域,按搭乘次数计算,2019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66.5%,排名第一;2021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38.1%,排名第一。2022年,比嘀嗒出行晚成立两年的哈啰出行,以42.5%的市场份额跃居行业首位,嘀嗒出行则以32.5%的市场份额滑排名行业第二,滴滴以19.3%的市占率排名第三。

嘀嗒出行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顺风车业务是其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支柱。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顺风车业务产生的营收占比从89%持续上升至95%,显示出公司对顺风车业务的深度依赖。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风险,一旦顺风车市场出现波动,公司的整体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寻求突破,嘀嗒出行正在尝试拓展智慧出租车业务和汽车增值服务等多元化变现渠道。然而,相较于顺风车业务,出租车业务并非嘀嗒所擅长的领域,数据显示,去年嘀嗒出行出租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益仅有1132.8万元,占嘀嗒出行总收入的1.4%,且较2021年的4.1%的占比进一步下滑。

在市场份额下滑、出租车业务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嘀嗒出行寄望于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提到,其正在全国快速扩大智慧出租车业务,这将成为嘀嗒出行增长的重要方面。另外,其拓展的多元化变现渠道还包括汽车增值服务等。

据悉,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用户群、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等方面。

尽管面临市场挑战和业务单一的困境,嘀嗒出行仍坚信顺风车行业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分析师指出,随着行业逐渐回归有序合理的发展阶段,嘀嗒出行需在做好基本功的同时,继续加大在智慧出租等业务上的技术研发投入,并探索更多元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持续增长。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笔者表示,嘀嗒出行的第五次上市之旅能否成功,尚待市场检验。未来,嘀嗒出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值得业界和投资者持续关注。顺风车行业与政策引导的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相契合,仍然有一定竞争力。

 

丁道师认为,当前资本市场已不再火热,顺风车行业疯狂的扩张时期已经结束,整个行业正在回归有序合理的发展阶段。嘀嗒出行若想实现继续增长,不仅要在智慧出租等业务上继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升级服务能力,也要基于移动出行,探索更多元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