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泸州老窖等酒企集体涨价 细分市场竞争加剧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编辑 | 高素英  

2024年04月13日 08:56  

本文2056字,约3分钟

今年四月白酒行业一反销售淡季的寂寂无声,集体上演涨价潮。近日,洋河、泸州老窖、珍酒李渡等多家酒企继续新一轮提价。其中,洋河梦之蓝M6+出厂价上涨20元/瓶;泸州老窖老头曲(500ml)经销商计划外制单价上调14元/瓶。事实上,自3月以来,包括山西汾酒、舍得酒业、剑南春、今世缘等均对旗下核心单品提高出厂价。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本轮涨价产品多为宴席市场的“扛把子”,也是酒企销量的主力军。那么,面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库存高企、动销放缓,整体市场承压,这些酒企为何还要逆市涨价?

在业内看来,本轮产品涨价的逻辑在于,目前细分的宴席市场正进一步向名酒集中,而价格是品牌价值的体现,通过小幅涨价提升C端消费者心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名酒具有品牌知名度,其在下沉市场依然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如何找到新营销点、增加消费者黏性成为关键。

集体涨价 抢占先机还是促销手段?

近一段以来,从头部酒企到区域酒企纷纷坐不住了,在市场接连上演“调价”的戏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10家白酒厂商上调了旗下核心单品的出厂价。其中,山西汾酒旗下青花汾酒20出厂价上调20元/瓶;剑南春旗下核心单品水晶剑出厂价每瓶上调15元;今世缘旗下第五代国缘四开出厂价上调20元;舍得酒业旗下沱牌特曲窖龄20、窖龄30产品出厂价分别上调10元/瓶、15元/瓶;珍酒李渡旗下映山红经典(黑色)销售价格上调13%。

一方面是酒企的集体提价,另一方面是价格的倒挂,虽然消费场景大幅改善,但是受大环境以及消费情绪影响,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连批价一直稳定在2700元/瓶以上的飞天茅台,都跌破2600元/瓶,为近四年来最低价。

不难看出,此轮参与涨价的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部分是各大宴席的“扛把子”。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逆势涨价意欲何为?

多家酒企的相关人士表示,此轮提高出厂价,主要出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供需变化而作出的价格调整。

不过,在百荣从事多年的白酒运营商张一楠看来,在库存高企、消费需求不足大环境下,白酒企业这波操作或基于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下,不得不跟进涨价。宴席用酒的本质仍是核心大单品,也最易攀比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名酒,而品牌的价值通常体现在价格,通过涨价提升C端消费者心智,并快速形成品牌辐射,带动集中增量。

四川恒丰酒业商贸有限公司唐凯文表示,淡季酒企相继涨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或是为了逼迫经销商站队,抢夺渠道资金。通常渠道商在涨价时间节点前打款可以享受老价格,而在涨价之后时间节点打款只能以新价格拿货。许多渠道商同时经营多个品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资金付给了某一方,可能就没有多余的钱付给其他酒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谁抢先涨价,谁就抢占了先机。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此轮涨价潮,但是笔者走访北京部分终端市场发现,价格未见波动。

北京丰台区一家烟酒店老板徐伟表示,此轮酒企对产品进行提价,对销量影响不大。经销商手里都有一定的存货,他要把之前的产品销售完才可能再进新的。这样一来,白酒厂商为了拉动销售,就会给经销商各种补贴、返点,所谓的涨价更像是一种促销手段。

同质化严重  宴席消费场景能否支撑提价 

宴席大单品逆市提价的背后,是细分市场宴席消费场景的支撑。

来自中金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宴席市场的回暖,正在成为白酒销售主力,约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40%。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宴席场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有望迎来新一轮升级。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白酒厂商纷纷祭出“杀手锏”。

国台方面告诉笔者,今年国台国标酒加速了对宴席市场的开拓,推出了一整套聚焦宴席市场的营销政策,包括奖励大健康产品组合、设立了个性化奖励项目等;剑南春除采取“一箱起就能办小型宴会”的策略外,还开展盒盖拉环回收等活动;古井贡酒则根据宴席种类的不同,提供对应的配套服务。

不过,布局宴席赛道并非易事,不但需要时间进行消费者培育、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各个品牌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利润越来越低,如何在夹击之下实现有效突围,同时将宴席措施有效整合出来,使得宴席市场可复制,成为摆在白酒企业面前的新课题。

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坦言,宴席市场是典型的面子消费,不同的档次匹配不同的品牌,所以布局宴席市场的关键不仅仅是商家的促销力度,更重要的是品牌影响力,并且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结合此前一些酒企的运营可以看出,宴席过去是一个独立的消费场景来进行运营,未来宴席将会进行更加系统性的运作。”蔡学飞指出,有些酒企通过宴席前相关信息的获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深度价值的服务,以及宴席之后的连续跟踪,从而提高产品的复购率。

唐凯文认为,不论是品牌方还是经销商,除了挖掘宴席市场的潜力外,还应在营销模式和市场经营方面持续变革,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精耕细作的品牌竞争的常态式发展,这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