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金融消保,企业践行主体责任

文 | 木青  

2024年09月25日 11:45  

本文1774字,约3分钟

9月14日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内容。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增多,金融知识普及和消保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在今年9月开展的“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新网银行、中原消费金融、陆金所控股等机构相继在线上、线下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相关市场主体的深入探索下,科技赋能全流程与常态化普及消保知识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两大主题。

01 对内:科技赋能消保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线上服务的重要渠道,在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数量庞杂、功能重复、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低等问题。

对企业发展而言,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合规、防止信息泄露、维护市场秩序上,还在维护用户信任、促进业务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维信金科CTO史红哲认为,推进高水平网络安全建设,不仅是企业合规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切实举措,也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顺应ESG国际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进一步将科技融入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等环节中,如新网银行探索出以多方安全计算和联邦学习技术双线发展为驱动,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支持数据安全应用与保护客户隐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维信金科打造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实现覆盖主机服务器资产、业务应用系统和用户数据全流程的信息安全保护。

此外,日新月异的AI技术更是早已应用在反诈提醒、智能咨询、投诉处理等具体环节。

以反诈提醒为例,信也科技通过“智能驱动+人工辅助”黑灰产识别机制,向相关用户发送了近4000条黑灰产风险提示短信。维信金科也在产品App的登录等页面添加弹窗功能,提醒电信诈骗等可疑操作;同时定期拨打AI外呼、发送防诈短信提醒用户。

陆金所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流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强化了业务关键信息的披露,保护客户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02 向外:普及金融知识

从企业实践来看,科技赋能消保与普及金融知识均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在今年金融教育宣传月,各企业相继开展相关活动。如陆金所控股在全国各地开展超过30场线下“党建消保中国行”知识科普活动;线上推出“专家说消保”系列短片。中原消费金融也利用科技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走进乡村、社区、校园和企业等地方,持续进行线上线下的特色教育宣传活动。

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走进社区开展金融消保知识科普游园会,将金融消保知识融入趣味游戏中。“同时,我们也将在商圈、地铁口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防范金融诈骗等实用信息。”

笔者注意到,除了每年3月、9月的集中宣传期,部分公司已建立起常态化消费者教育宣传机制,如新网银行、中原消费金融、维信金科等。

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表示,“中原消费金融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首要工作,在为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的同时,不断通过各项宣传活动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提示消费者选择正规、持牌的金融机构,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与合法权益。‌”

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建议,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有优势,积极通过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程序、官方微信号等专题展示推送金融宣教知识。利用线下网点渠道充分展现活动口号、金融教育作品等,优化完善的金融教育方式。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多元渠道,不断提升活动质效,提高金融教育针对性、覆盖面和影响力。

维信金科依托官网、公众号、产品App等自有渠道,以线上消保课堂等方式,通过真实案例向用户讲解消保知识。数据显示,2023全年,其共计发布了15个金融知识讲堂,累计用户浏览量11.7万次。

但也有相关从业者坦言,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是社会的刚需,但不是个体的刚需,其中存在一些难点,如部分消费者在不需要时并不会主动学习,甚至有抵触情绪。从企业角度,应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方式,提高全民金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