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助力,德国与重庆高端制造产业对接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研究员 刘建中 编辑 | 马克  

2024年11月12日 17:22  

本文1800字,约3分钟

为进一步发挥联通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中信近期发布了“来中国、找中信”“要出国、找中信”的服务品牌

2024年11月12日,中信集团助力举办了“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中德产业合作大会,本次会议及相关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促成12个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近90亿元。本次活动共有来自中德政商界、媒体和智库的800余位嘉宾出席。

中信总经理张文武在大会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高层互动密切,为双边关系指明前进方向。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推进两国创新资源、产业基础对接,既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更是共赢未来的机遇。

中信集团(下称“中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国际化方向,经营网络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总资产超1万亿元。中信与众多世界优秀企业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具有一流的品牌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发挥联通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中信近期发布了“来中国、找中信”“要出国、找中信”的服务品牌。品牌的服务宗旨是为全球伙伴来华合作、为国内企业出国展业提供一揽子优质解决方案。本次“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活动,是品牌亮相后的首次落地。

张文武表示,“来中国、找中信”“要出国、找中信”服务品牌将全力打造六大服务体系:

“融智支持”为核心的咨询规划服务体系;

“人家企社”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灯塔工厂”为核心的数智升级服务体系;

“联合舰队”为核心的协同合作服务体系;

“绿色低碳”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服务体系;

“创新交流”为核心的生态赋能服务体系。

张文武表示,期待各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把握中德两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大势,在对话交流中增进互信,在深化合作中彼此成就,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出新硕果。他提出四点倡议:

一是携手打造更具活力的合作新机制。在搭机制、建平台、促融合上下更大功夫,用好外国企业中国行、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等多层次平台,推出更多高能级交流项目,拉紧重庆与德国企业的互惠纽带,把三方合作清单拉长、共赢蛋糕做大。

二是携手建设更具魅力的现代新重庆。中信将继续加大在渝投资布局力度,聚焦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做优综合金融服务,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把更多新机构、新业务优先落地重庆;同时发挥文化出版优势,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篇章。

三是携手驱动更具潜能的发展新引擎。与各方加强在大模型、工业智能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股贷债保”协同联动,为中德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培育壮大全球技术创新力量。

四是携手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新生态。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生态圈,依托重庆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市场资源、投资机遇互通共享,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融通发展。积极创新“联合舰队”模式,与各方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共创可持续发展美好未来。

据介绍,中信与德国企业在综合金融、汽车零配件、机械配套、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密切,截至2023年末,中信在德累计投资5.6亿欧元。其中,中信戴卡德国凯斯曼铸造公司是领先的汽车底盘和动力总成铝制零部件供应商,打造了中德制造业合作典范。

在大会现场发表致辞的还有: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密安龙,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董事会主席柯曼,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

德国英飞凌科技集团、赛力斯集团、德国大陆集团、重庆机电集团、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嘉宾作了主题演讲。

在高端对话环节,德国福伊特、德铁承亚国际货运代理(上海)公司、德国克诺尔集团、智飞生物等企业负责人分享了中德制造业发展与合作的深度思考。

在产业合作大会上,中信与重庆市进行了“3+2”签约发布仪式。中信集团相关子公司与重庆市有关单位签署了三个合作项目:设立先进制造产业基金项目、低空经济领域合作备忘录、文化出版领域合作备忘录;重庆市领导为中信银行重庆专精特新支行、中信消费金融运营中心(重庆)两个机构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