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酒企大手笔“分红”  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舒志娟 编辑 | 高素英  

2024年12月25日 22:01  

本文1971字,约3分钟

继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宣布派发中期股利后,12月24日晚间,泸州老窖(000568.SZ)、山西汾酒(600809.SH)也相继出台了中期分红计划,分别拟派发现金红利20亿元(含税)、30亿元(含税)。至此,这四家上市酒企的中期分红总额预计将超过450亿元。

在业内看来,头部酒企的这一“撒钱”模式,虽然表面上似是对股东的回报,但实际上是对未来竞争的深远布局。在业绩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这些企业通过加大分红力度来积蓄力量,以应对行业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消费分级趋势下,真金白银的让利不仅能获得市场的信任,还能巩固和提升品牌形象。

然而,在头部上市酒企大手笔分红的背后,去库存压力犹存。特别是一些区域酒企,在市场挤压式增长的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日益增大,甚至徘徊在亏损边缘。这一现象预示着,未来白酒市场的分化将愈演愈烈,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强势头部企业,中小区域酒企则面临加速淘汰的风险。

头部酒企加大分红力度

12月24日晚间,泸州老窖与山西汾酒相继公布了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其中,泸州老窖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8元,总计约20亿元;山西汾酒则拟每股派发2.46元现金红利,总计约30.01亿元。此前,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也已分别宣布拟派发现金红利300亿元(含税)和100亿元(含税)的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泸州老窖和五粮液此次中期分红是时隔20多年后的重启,而山西汾酒则是自上市以来首次实行中期利润分配,以往均选择在年报披露期间进行。

那么,在这背后,有何考量?

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方面均表示,这一决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资金需求后作出的,不会对公司经营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妨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泸州老窖进一步指出,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此举可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指出,在行业调整期,白酒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通过加强分红,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并向市场传递出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盈利能力强的信号。未来,不排除将有更多的酒企跟进。

行业分化趋势明显

白酒厂商大手笔分红的同时,行业仍面临去库存压力。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存货金额总计1574.70亿元,同比增长10.29%。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也指出,白酒市场“库存高企”的问题突出。

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4.32亿元和1313.14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以及古井贡酒这六家巨头的业绩占据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营收总计达到290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220.25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具体来看,贵州茅台以1207.76亿元的营业收入稳居行业第一,五粮液以679.16亿元紧随其后。山西汾酒前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3.58亿元,位列第三。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的营收也均超过了200亿元。

与这些营收破百亿元的巨头相比,仍有四家白酒企业的营收尚未突破十亿元,包括皇台酒业、岩石股份、金种子酒和天佑德酒,它们的营收分别仅为1.13亿元、2.30亿元、8.06亿元和9.87亿元。

随着竞争的加剧,舍得酒业、酒鬼酒净利出现断崖式下跌,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8.35%、88.2%。甚至一些酒企陷入亏损的困境,金种子酒和岩石股份在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1亿元和0.76亿元。

蔡学飞指出,这一状况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也反映出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新一代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尤其是低度酒及新型饮品的兴起,对传统白酒市场构成挑战。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白酒企业开始调整策略。汾酒提出预计2-3年内形成4个百亿大单品;洋河提出未来打造五大百亿级品牌;酒鬼酒、内参则明确表示将聚焦大单品,强化产品开发管理;泸州老窖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坚持既定的战略方向,把良性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推进旗下五大单品在全国范围内更为立体和深入的布局。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白酒行业分化现象正逐渐加剧,一线名酒与中小酒企之间的实力差距日益扩大。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复杂化,不仅提升了去库存的难度,还使得不同区域市场的表现差异更加突出。针对这一现状,他认为,明年头部酒企或将采取“大而全”的发展战略,而中小区域酒企则可能更倾向于“小而美”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