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

2025年01月09日 19:37  

本文939字,约1分钟

1月8日,某知名报社携手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在会上指出,当前各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他看来,全面启动的“东数西算”政策,以及AI发展推动智能算力需求爆发,使中国算力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算力大盘虽然在增长,但CPU主导的通用算力占比下降,GPU主导的智能算力占比逐渐增长。其中,智能算力高端算力市场供不应求,中低端算力市场供过于求。前者主要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后者主要因软件生态不成熟。优秀的系统软件,将能够充分释放底层硬件的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空间智能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的融合创新,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有望将机器人智能等级从L1-L3提升至L4,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将对相关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在“环球大家谈”环节,多位业界权威嘉宾,围绕“AI如何深度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主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AI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引发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制造业领域,AI将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AI将辅助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服务业领域,AI将推动智能客服、智能物流等创新应用的发展,改善用户体验。

也有公司强调,AI for Science将是接下来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AI技术,能够打破传统科研方法的局限,助力产业更前端的科研创新。

嘉宾们表示,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是实现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伦理规范体系,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具备AI素养的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